1 / 3
文档名称:

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2/6/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
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
本发明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的方法。利用火山岩顶、底层位,建立叠前深度偏移沿层速度模型,在深度偏移后的目标线上沿真实的地质层位追踪岩层速度系数与步骤2)中得到的火山岩层速度相乘,得到深度偏移速度模型中火山岩层新速度;
[0024]6 )将火山岩层的新速度填充到步骤2 )中的深度速度模型中,进行目标线深度偏移,当偏移结果满足条件,火山岩速度迭代结束,反之,重新从步骤4)开始进行迭代,其迭代流程见附图3,满足条件时迭代结束,最终使火山岩下伏地层的构造形态正确成像。
[0025]所述的偏移结果满足条件是:
[0026]a、道集拉平、剩余谱归零;
[0027]b、下伏地层构造形态符合地质认识,并且与钻井资料吻合;
[0028]C、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成像精度得到提高。
[0029]本发明可以解决二叠系火山岩发育区下伏地层随火山岩厚度变化起伏问题。以往深度偏移成果在火山岩厚度大的区域志留系底界面(埋藏深度5400米)与钻井深度误差大(约90米左右),而火山岩薄的区域志留系底界面与钻井误差小(约50米左右),验证钻井误差达到40米以内。本发明在消除火山岩下伏地层构造形态影响的同时,还使深部奥陶系溶洞反射的归位更加收敛,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正确性和可行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时间域火山岩顶、底层位解释实例;
[0031]图2火山岩底原层位与预期层位解释,(a)在火山岩变厚并且下伏地层形态扭曲的部位重新拾取,其它部位与原层位保持一致,(b)遇到断层时,保持断层断距大小变化的合理性;
[0032]图3准确描述火山岩层速度迭代流程图;
[0033]图4时间偏移剖面:二叠系火成岩分布不均、厚度、岩性、速度横向变化;
[0034]图5所示叠前深度偏移基本流程图;
[0035]图6火山岩速度校正前后的平面图及剖面对比;
[0036]图7准确描述火山岩层速度前深度偏剖面;
[0037]图8准确描述火山岩层速度后深度偏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39]I)首先经过野外地震采集获得原始地震数据,经过预处理以及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得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在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以能够控制构造变化的间隔追踪火山岩顶、底层位;
[0040]所述的顶、底层位要求与火山岩顶、底界面的起伏保持一致。
[0041]本发明试验实例是奥陶系凸起的延伸,区域位置十分有利。全区发育一套二叠系的火成岩,分布不均、厚度、岩性、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如附图4中所示),主要目的层受上覆二叠系火成岩影响较大,火成岩速度和厚度纵横向上的剧烈变化影响了其下伏地层低幅度构造的准确落实,以石炭系东河砂岩为例,TO图表现的低幅度构造经时深转换后低幅度构造形态发生了变化,说明研究火成岩速度场的变化对下伏地层构造的准确落实非常重要。
[0042]本发明在该区叠前时间偏移剖面上追踪火山岩顶、底层位,在火山岩顶、底层位解释的过程中,如附图1中深黑色和浅灰色所示火山岩顶、底层位解释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只有白色是符合火山岩顶、底层位解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