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书坛艺苑两奇葩.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坛艺苑两奇葩.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6/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坛艺苑两奇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坛艺苑两奇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恣肆秀逸独创一格——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出身于官宦之家书坛艺苑两奇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恣肆秀逸独创一格——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出身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当时知名的藏书家。何绍基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因其秉性耿直,不懂***的潜规则。据实直陈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到权贵排挤,屡遭降贬,致使他看透***,慨然指出:“试看古代王与侯,一梦醒余皆腐朽”,转而在学问上、书法上苦下功夫。何绍基辞去官职后,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咸丰十年(1860),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达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光绪四年(1873),病逝于苏州寓所,葬于长沙南郊。
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正如其墓志所述“金石、图画、篆刻、律算博综……篆分融会率更父子、鲁公北海、东坡自成一体”(《清同治十三年何绍基墓志》)。早年研****颜真卿书体,对颜体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中年多行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甚少;后期则多为篆书和隶书;晚年的书法雄浑厚重,独创一格。何绍基是清末碑学大家,上自周秦两汉古篆,下至六朝南北碑,皆心摹手追,无所不****无论家居宦游,寒冬酷暑,每天坚持字课,数十年从不间断。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佘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对《张迁碑》、《礼器碑》致力尤深,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
何绍基精篆、隶、行、楷四体,尤善楷书。他作书坚持以中锋运笔。其线条拙朴有力,奇崛生动,回转自然,极具特色,这和他独特的执笔方法是分不开的。他在跋《张黑女墓志》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这种回腕法,要求高悬臂肘,臂与腕平,然后回腕,做到通身力到,腕平锋正。回腕法写起字来是十分吃力,但这种执笔法能保持中锋人纸,又略带战掣,避免了流滑平直。
在中国书法史上,用回腕执笔者并不鲜见,鲜于枢、黄庭坚、范仲淹等人都善于回腕。黄庭坚认为:“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潘之淙《书法离钩》卷二)。何绍基坚持认为书写时必须用回腕,他认为:“气贯其中则圆,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起丹田,高着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何绍基注重用笔时的笔势与贯气,既强调厚重雄浑,又强调淡远有韵。这些独特的效果与回腕法所便用的中锋用笔是密不可分的。
何绍基的书法,既取各家之长,又融各体之奇。其楷书端严道丽,笔画飞动有神,提按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