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 原电池的条件。
2、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掌握形成 原电池的条件。
2、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1、 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
由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 逐步提升的认知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 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
二、 教学重点
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子和电流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正确判断原电池的 正负极及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三、 教学难点
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四、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式
五、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用:锌粒、铜丝、20%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 锌板电极、铜板电极、炭棒、玻璃棒、长方形塑料水槽、200mL烧杯。 (2)老师演不 用:柠檬、锌、铜电极、电流计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
今天是XXX同学的生日,我们 送他一份礼物(展示水果电池)。
师:大家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 了偏转,那么这一装置是什么呢?
同学们不仅要问水果也能做电 池?
本次课我们就来探究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
好奇、惊喜、思考
生:电池。
引导学生对电 池产生感性认识
问题引导、进入 主题
二、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
为了能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 理,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小 实验开始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实 验。
[提问]大家看到了那些实验现象?
[提问]请思考为什么铜丝表面会有 气泡?
回答:实验1无现象 实验2锌粒表面有气泡 实验3铜丝表面也有气泡 思考、讨论、交流 可能铜丝和硫酸反应了。 可能锌粒上的气泡流到了铜 丝上。
可能锌表面的电子流到了铜 丝上被溶液中的H*得到产生 T h2o
通过实验使学 生在原有知识的基 础上又发现了新问 题。
培养学生积极 思考问题的能力, 并能用已有知识去 解释一定问题。
[设问]那一种想法正确呢?
思考、讨论、交流
(铜丝和硫酸反应不可能, 因为溶液不变蓝,出分子也 不可能在金属内部运动,正
培养学生设计 实验和动手实验的 能力。
能否用实验验证这一想法的正确 性?
下面通过实验验证。
[设问]观察到了那些实验现象?
[讲述]化学反应总伴随着能量的变 化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 能,上面的这一装置在导线中产生 了电流。像这样将化学反应的化学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叫做原 电池。
下面通过动画再现原电池工作的原 理。
确的分析应为锌表面的电子 流到了铜丝上被溶液中的F 得到产生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