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蓝天 2022/6/11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诗歌大意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3学****诗歌技巧,领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手法的妙处
4有感情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诗歌大意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3学****诗歌技巧,领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手法的妙处
4有感情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手法的妙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合称“李杜”。“李杜”之后,诗坛 上又出现了 “小李杜”,“小李杜”之“李”就是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李商隐。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商隐,学****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夜雨寄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现河南沁阳县)人。与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背景补充: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妻子的书信。当时他在巴蜀的一个州 府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三标题解说
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也作“寄内” 四朗读诗歌 1师范读,生听读,并用“/”划分诗句节奏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生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读准字音
六诗文翻译
1把握重点词语含义
寄北:寄给北方的亲人,即妻子
归期:回家的日期
何当:什么时
却话:再叙
烛:烛芯
2生翻译诗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归期无准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夜的巴山下了好大一场秋雨,雨水长满了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团聚,一起剪烛西窗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叙今夜巴山夜雨的情景
3概括诗歌大意
思念荣人
盼望团聚
七诗文赏析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美
“诗言志”是说诗歌是用来抒写诗人情怀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诗人 往往会借用一些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哪些意象 来抒发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呢?
“归”作为一个客观物象就是“回家”的意思,但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之后,它就有了“思乡思亲”之意了。比如杜鹃鸟的叫声,农民伯伯听到的是“快 黄快割”,很欢快。而游子听出的是“不如归去”,很伤感一一处境不同,心境 自然不同了。
第二句中的“夜雨”不仅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同时也会唤起离人的 愁思。“秋”这个意象,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季节了,此时它代表了孤独和寂寞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是也。因为用了这两个意象,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他此刻
“独在异乡为异客”孤独寂寞之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剪烛西窗这个行为意象代表了团聚,代表了喜悦和幸福。
小结:诗文中出现的景物和行为均为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其相应的内涵,把握这 些意象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