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docx

上传人:zhangshus 2022/6/1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技术交底标准表格.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技术交底记录
(表C2-5)
编号
工程名称
贵州省清镇市职教城乡愁园旅游项目--碧霞池周边项目
分部工程名称
基础部分
分项工程名称
钢管桩
施工单位
湖北南峰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交底日期
2017年3月1日
时采用建渣回填方式修建一条长70米宽6米的施工便道(附图2),以方便吊车及18米长臂挖机将
钢管转运至七曲桥并打压,在施工完后将回填建渣挖来回填瑞云堂基础,在修建瑞云堂便道时,由
于在回填时有部分钢管桩要被覆盖,故覆盖部分钢管桩采用钢板帽(附图1)将其保护,使其内部
不进建渣。测量人员在复核基点无误后,即可下桩,下桩时由工人在钢管周围支撑及固定桩位,缓慢下桩,在下桩过程中测量人员要随时观察桩的偏移情况,及时通知下桩人员,当桩下到池底时即用长臂挖机垂直击打直至挖机击打不下沉为止,当长臂挖机击打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交换击打,直至击打不下沉;下桩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设置水准点每天观察桩身沉降数据。
混凝土浇筑
钢管混凝土桩中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尽可能用无收缩水泥配制。
钢管混凝土桩中混凝土应在施工挖土割桩前浇筑,施工时,应考虑桩内混凝土在凝固过程
中,其顶部逐渐下降300〜450mm的影响。
钢管混凝土桩浇筑混凝土前,?的水泥砂浆。
四、质量保证措施

对施工测量及精度要求,应符合标段施工技术规范及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1、施工前必须建立测量控制网。对建设方提交的基线、基点及高程点进行复测,并办理签证手续。
2、补充施工需要的中线桩及水准点。
3、对基线、基点及高程点采取特殊措施加以保护,并定期复测;施工的主要控制桩志均应稳固
可靠,并保留至工程结束。
4、使用的测量仪器、器具必须在检定的周期内,施工中定期进行自检校验。
5、施工中各阶段的测量放样,应在道路附近适当位置设立加密控制点,使用前应先进行复测,
闭合误差在规范容许的范围之内,控制点须加以保护。
6、施工过程应做好测量记录,并由技术负责人复核测量数据。
7、工程完工,对施工过程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测量总平面图

1、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工程基线、轴线进行桩的测量定位,经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桩的施工
2、成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孔内的泥浆指标,泥浆顶的标高应始终高于地下水位或河水水位至少

表9-1泥浆性能指标表
性质
一般地质
松散易塌地质
比重
-
-
粘度
16-22
19-28
3、钢管桩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桩的平面位置及倾斜度,确保桩位准确及桩孔垂直。
4、钢管制作应符合设计尺寸,管体应完整牢固,并采用垫块保证钢管有适当的保护层。
5、水下混凝土灌注应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应尽量缩短浇注时间,坚持连续作业。
3钢管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检验和试验
①每批使用的钢管应附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明书,并标示批号和出厂检验的有关力学性能试验资料。
②运到工地的每批钢管都须按相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所有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防护与储存
①钢管应存储在高于地面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物上,并尽量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和不暴露在可使钢管生锈的环境中。
②所有存储的钢管都要按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材料的可追朔性标识。
③钢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弯曲,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许可,所有钢管均应冷弯。
.钢管加工
①钢管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污、锈皮等清除干净;钢管应平直,无局部弯
折。
②钢管的截断与弯折必须由在工地的加工车间进行。
③钢管的加工成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
4、钢管的安装
①钢管应按图纸所示的位置准确地安装,并用标准的支承将钢管牢靠地固定好,使其在浇筑过程中不致移位。不允许将钢管放入或推入浇筑后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
②任何构件的钢管安装后应如实填写质量检验表,并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才能浇筑混凝
土。
五、安全防范重点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钢管桩,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的重点包括:
吊桩施工过程的机械事故。
防止长臂挖机下桩移动发生倾覆事故。
防起重伤害事故。
防漏电、触电事故。
防环境污染。
防风、雷击破坏事故。
钢管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过往车辆。
钢管在吊装过程中应有吊车指挥。
六、安全保证措施
1、各类驾驶员、各类机械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对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规》教育。
2、严禁酒后驾驶、操作机械,禁止机械超负荷和带“病”运转,并坚持“三查一检”制。
3、机械作业的指挥人员,指挥信号必须准确,操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