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宙玄佼鬼Z伉/專
试论方言対译的利与弊 () 翻译批评与鉴赏
姓
名
陆佳佳
学
号
20102360016
院
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
业
英语实用翻译
指导教师
李平
年六月
试论方言対译的利与弊
t all kinds of crazy fish. (F,1995:110) 阿猫阿狗碰到了都算认识。 (高,2001:128)
“阿猫阿狗”为吴方言用词,泛指某些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之意。 可见,尽管高氏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土语不可译,他还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透彻理解 原文内涵的基础上,以译文读者为中心,或运用方言对译法,或运用意象替换法,致力于为 读者再现原小说的语言特色,同时注意到原文的时代背景和译文语言的通用性。除此之外, 高氏在译文中使用吴语方言这一策略的成因是多样的:既与译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又与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和个人语言风格有关。
这在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 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张先生在译文中使用了山东方言 的成分。这些成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了原文中的乡土气息, 但却表现不出方言成分的 其他主要功能, 扭曲了原文的文体特色, 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方言的翻译实际上有很多 限制, 很难做到对等。就英语文学的汉译而言, 使用汉语通俗表达法和加注应是比较现实的 办法。
结合实际的译例来看, 方言对译的方法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用了很多威塞克斯方言( Wessex dialect ) 的成分, 张谷若在汉译文中也用了很多山东方言的 成分。原文使用方言的语句, 译文基本上也都使用了山东方言,下面举出两个例子:
He looked at the fire of logs, with its one flame pirouetting on the top in dying dance after the breakfast cooking and boiling, and it seemed to jig to his inward tune. (Thomas Hardy,175) 那时已经做完了早饭, 坐过了开壶了, 所以壁炉里烧着的木块只剩了一个火苗, 在上面作垂 死的舞蹈, 他看着这木块的火, 觉得它的跳动仿佛和他心里琢磨着的调子互相应和。 ( 张, 1925:164)
No sooner had the hour of three struck and whizzed, than she left the room and ran to the dairyman's door, then up the ladder to Angel's, cal-ling him in a loud whisper; then woke her fellow milk maids. (Thomas Hardy,186) 钟声刚刚嘶嘶地打过三下, 她就离开自己的屋子, 先跑到老板门外叫老板, 再跑到克莱的楼 梯上, 高声打着喳喳儿叫克莱; 然后再叫她所有的女伙伴。( 张,1925:164)
这两例中, 原文并没有使用方言的成分, 但译文中的“坐过了开壶”和“打着喳喳儿” 显 然都是方言的说法。张谷若先生曾指出, 山东方言和威塞克斯方言在保留古雅表达法和乡土 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