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779277932 2022/6/1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
【导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共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反思
今天上高超的雕刻技术。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题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艺人的艺术成就。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投影显示)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三、整体把握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六、课堂练****br/>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

八、板书设计
核舟记
一、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
细 生
致 动 整体 空
二、详写核舟 间
船舱
观 说 局部 船头
察 明 船尾顺
三、总述并评价 船顶序
教学后记:
学****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篇5:《核舟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学****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2.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 导入新课(1分钟)
展示“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的核舟微雕作品,同学们,古代人民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时代是如何雕刻而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我国古代微雕技艺的伟大成就吧。
(二) 出示目标(1分钟)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背景链接:大苏泛赤壁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正确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点的字词,打好学****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