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docx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6/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详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9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古诗已初步驾驭了基本步骤,即读——解——悟。而本诗中所蕴含的道理较难驾驭,须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1 / 9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古诗已初步驾驭了基本步骤,即读——解——悟。而本诗中所蕴含的道理较难驾驭,须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透彻。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画面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诗句,领会庐山的奇妙秀美。
3、品尝诗句的语言美,体验情感美,领会形象美。
4、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探求哲理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古诗;领会庐山的奇妙秀美。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哲理美。
教学打算:交互式白板课件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方法:嬉戏导入,讲练结合,点拨启发等。
课前打算:
打算六色方竹体笔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激发爱好
3 / 9
今日老师给大家打算了一个小道具,咱们一起来做个小嬉戏。(出示六色方柱体)请同学们各自从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知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蓝!绿!白……
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许多种颜色,那谁能告知我,究竟是哪一些同学说对了呢?
好,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都说对了!因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不一样,那他所看到的老师手中的方柱体的颜色也不一样。这就告知我们一个小道理,谁能给大家说说?(指名学生说)
特别好!它告知我们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样事物,假如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视察,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啊,这个小道理在北宋时候就有一位著名的诗人通过他的一首古诗告知过我们。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想!)
好!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相识一下苏轼,(出示苏轼简介)。
苏轼是古代的大文学家,大书画家,920年前的一天,他在启程去上班的路上路过了庐山,他听闻庐山以“雄、奇、险、秀”著名于世,就想去散散心。
配乐导语:随着优美的音乐,苏轼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弥漫,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他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
3 / 9
忽然心胸开阔,不由自主的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名句,现在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
生:《题西林壁》(板书:题目,作者)
师:请看课下注释,谁能告知老师题目的意思?
生: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师:,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一学生朗读!(读得不错,假如能读出诗的韵味会更好。)
3、听老师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再请一名学生范读。(已经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了)
5、全班同学跟老师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三、再学古诗,感悟理解
师:同学们,老师开头说苏轼在这首诗中告知我们一个小道理,那就是“同一样事物,假如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视察,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谁能告知我哪句诗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4 / 9
(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