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国学 中国古代哲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 中国古代哲学.docx

上传人:Alphago 2022/6/1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 中国古代哲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国学 中国古代哲学
4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进展与流变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哲学萌芽于殷周,西周初年的《》就提出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殷周与儒家相抗衡的是道家,道家自先秦时期形成后,历两千年而不衰,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先秦时期的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准则。他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和演化,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他提出“道”是“莫之命而常自然”(《》),即“道法自然”(《》),“道”完全是在根据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道”对万物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然而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它的所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据此,他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他提出了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猜想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并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并从事物的冲突性角度,提出了“不争”的处世与修养原则。
庄子继承和进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产生天地,天地和气产生万物,物生是气的“聚”,物灭是气的“散”;他也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这些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庄子哲学最有特点的是他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儒家所高扬的仁、义、礼、智恰恰是违反“民之常性”即人的自然本性的,应当全部抛弃,以使人们能按本***。除此之外,要按人的自然本***,还要消退名利欲望,保持心灵的恬淡虚静。然而,现实生活与他的抱负确是大相径庭的,由于在现实世界中人要受到是非之辨、贵贱升降、贫富变迁、生死祸福等因素的困扰,受到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有所依靠,有所期盼,有所追求,这一切造成了人们的苦痛、不自由,这叫做“有待”。而此身有限,吾生有涯,以有形有限之生投入天下,人们要面对无限的时空、学问、意义、价值,这一“无限”令他担心。如何化解这些苦痛、困惑和担心?庄子的人生哲学提示人们超越有待,而达到无己、无待。无己,就是从精神上超越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遗忘社会和自我;无待,就是不依靠任何条件。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人生境界:超越有待,不为俗累,宛如大鹏神鸟,遗世独立,飘然远行,背云气,负苍天,飞翔太虚。
5
老子、庄子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自然主义先河,对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辩证法有较大贡献,他们人生哲学中的反等级、宗法、专制思想,以及崇尚自由的思想,对中国学问分子的心理有较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
墨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家双峰并峙的学派,同被称为“显学”,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在反对儒家学说的过程中,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他认为,当时天下的种种纷争、世风日下,是“以不相爱生也”(《》),要稳定社会秩序,就要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与孔子“仁爱”的“差等之爱”不同,墨子主见“兼爱”应当是“爱无差等”,与孔子主见的“义以为上”不同,墨子认为“利”是“爱”的详细内容和表现。为了贯彻他的“兼爱”思想,墨子抬出了“天志”和鬼神,认为“天志”是一种“法规”,是评判社会政治、判别是非的标准,按“天志”的要求,人们应当实行“兼爱”。但他在宣扬“天志”鬼神的同时,又赋以“非命”的内容,对当时盛行的命定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认为天下的治乱、人们的生死祸福、寿夭贫富在于人事本身,而不在于“命”,“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所以“不行不强非也”(《》)。在熟悉论方面,他制定了作为熟悉真理准则的“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把人民群众的阅历和实际利益作为推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上,的确是一个贡献。
6
墨家在战国时期始终保持着“显学”的地位,与儒家争雄一时,但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墨家就由“显学”而成为“绝学”了。
2、两汉经学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故其哲学流变由先秦诸子之学转入两汉经学。两汉经学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经典进展起来的经院哲学体系,它以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