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汉大学 梁文泉
*
修订内容及应用解析
精选课件
主要内容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现代混凝土组成材料
混凝土
B
E
C
D
A
最主要技术指标
矿物掺合料技术要求
细 度
需水量比
流动度比
活性指数
安定性
放射性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矿物掺合料性能比较
序号
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
粉煤灰
磨细矿渣粉
硅灰
1
提高流动性
有效
持平
降低
2
提高粘聚性
有效
更有效
最有效
3
提高保水性
较好
好
最好
4
提高保塑性
最好
较好
差
5
降低水化热
最有效
持平
差
6
提高抗裂性
最好
差
最差
7
提高抗渗性
好
差
最好
8
提高抗冻性
差
较差
最好
9
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
好
好
最好
10
提高抗化学侵蚀性
好
好
最好
11
提高抗碳化性能
一般
一般
最好
12
提高护筋性
一般
一般
最好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矿物掺合料的使用
不同掺合料有不同特性和不同的作用,有利有弊,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掺合料
优点
缺点
粉煤灰
收缩小,抗裂性好,对Cl-吸收能力强
化学活性低,早期反应很少,长期反应率最多只有20%多,故抗碳化性较差
矿渣粉
化学活性随比表面积增大而提高明显,抗碳化性稍好
收缩大,抗裂性差,表面积太大时不利于混凝土温升的降低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当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确定其中混合材的种类和掺量。
宜与化学外加剂同时使用,并注意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相容性。
~,~。严格控制用水量!
配合比必须由试配试验确定。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骨料用量估计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骨料所占体积与其最大粒径的关系如下表:骨料所占体积×表观密度=骨料用量/kg·m-3
骨料最大粒径/mm
40
20
10
骨料所占体积/L
700~750
650~700
600~650
表 注
1)掺有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取骨料所占体积上限值;
2)上表未列出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值,宜插入选用(如30mm或25mm,取40mm与20mm间值)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砂率估计
可根据砂的粗细、级配和石子的粒径、级配及胶凝材料用量等状况,按下表选取:
粗细骨料用量计算
砂率×骨料用量=细骨料用量/kg·m-3
骨料用量-细骨料用量=粗骨料用量/kg·m-3
坍落度/mm
0~20
20~40
40~80
80~160
砂率/%
20~25
25~30
30~35
35~40
坍落度/mm
160~200
200~240
>240
砂率/%
40~45
45~50
>50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满足要求时:
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用水量
当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满足要求时:
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作为合理砂率
当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时:
尽可能取较大的水胶比
当混凝土构建截面最小尺寸、钢筋净距允许时:
尽可能取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浆骨(体积)比的确定
在水胶比一定的情况下,胶凝材料浆体体积与骨料总体积的比,称为浆骨比。
对泵送混凝土,浆骨比可参考下表:
强度等级
浆体百分数(浆骨比)
用水量/kg·m-3
C30≤fcu,k<C50
32%(1 : 2)
≤175
C50≤fcu,k≤C60
35%(1 : 86)
≤160
fcu,k>C60
38%(1 : 63)
≤145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配合比设计步骤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必须注意的事项
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GBT 50476-2008:
根据工程性质、所处环境选择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及掺量;
处于具有化学腐蚀性环境的、大体积的、验收龄期较长的以及热天施工等的混凝土,宜掺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
精选课件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必须注意的事项
当混凝土早期强度要求较高或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时,可选择以下措施:
① 减小矿物掺合料用量,或
② 降低水胶比,或
③ 与硅灰复合掺用
矿物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