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读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班级管理精华》心得体会在闲暇之余, 我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 班级管理精华》一书,感触颇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班级管理的精华和爱心智慧的结晶, 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 也教给了我为人、为师的道理——没有爱, 便没有教育, 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我这样做班主任》全书共六辑。我为什么要当班主任, 告诉我们班主任要有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思考和实践,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与学生成为朋友, 提高教师素养; 民主平等的育人之道, 让管理充满人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反思教育误区;童心是师爱之源, 用童心报答童心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与学生共同感动、成长; 做教师的四种态度,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才能倾听到花开的声音。在这本书中的总序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挽留青春, 珍藏童心; 挥洒情感, 燃烧思想; 从职业到事业, 从幻想到理想; 手足舞蹈于校园, 心灵飞翔于社会--- 这就是我的生活。”经过认真梳理, 我认为合格、优秀的班主任, 应该具备多种素养, 下面我主要从童心、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几方面谈一谈本人粗浅的认识: (一) 童心。乐于保持一颗童心, 使自己整个身心都与学生融为一体, 是师生平等的感情基础。李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 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 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 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 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 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 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 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 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 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 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 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或许会好心办坏事, 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教育者的童心, 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 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 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因此, 在课余时间, 我也融入到学生中间, 有时看见他们在“掰手腕”,我也会兴致勃勃的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一试高下。有时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打篮球,在玩耍中增进了师生情感,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们也愿意与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二) 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就是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