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电影赏析选修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影赏析选修论文.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4/12/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影赏析选修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 选修结课论文
塔里木大学
学生姓名周亚男
学号 3041212234
所属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16-4
指导教师
日期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舌尖上的中国》
—为啥这样火
一部纪录片正在悄无声息地红遍全国,它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该部纪录片为啥这样火呢?
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
1、借用《舌尖上中国》纪录片导演陈晓卿一句话,我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拍的这个纪录片”,可见拍摄者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2、他们向人展示的不是简单的美食而是再向国人传递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不同地域的文化。
3、拍摄者选材原生态,给长久生活在大都市脱离自然的人们以久违的视觉和味觉的冲击。让观看者们充满童年在大自然的拥抱下幸福的回忆。
就拿其中一镜头来说吧。
渔网被慢慢拉上来的时候,镜头迅速跳转讲述其它地方的捕鱼场景……纪录片中,这种类似快乐的劳作丰收画面经常出现,让观众欲罢不能。而不少鲜为人知的****俗,也让观众大开眼界。比如云贵地区延续至今、古老的“新米节”,新米下来时,人们要举行仪式,往禾仓里储存稻米;新生儿降临,亲戚朋友带来的礼物是大米。
同一种食材畅行南北,在不同地域嫁接、组合,诞生了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食物。这不就是该记录片再向用实际上是用‘吃’来传递各个地域的不同文化吗!她们拍了食物的差异性,也拍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比如北方有凉皮,南方有米粉,这是稻米粉食的不同变种。比如桂林米粉,可能来自秦始皇命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才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米粉。从饮食的角度,能看出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
纪录片充满了温情;并且该纪录片颠覆了以往的观念:对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一直认为是琳琅满目的菜系或技艺精湛的厨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美食背后劳动人民的纯朴与智慧。
为拍出这部纪录片的原生态,导演及其团队去了近100个地方,耗时差不多一年。还动用了诸多美食专家、文人雅士做智囊,并运用了Sony F3高清拍摄机拍摄。用用导演的话来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向中国地方饮食文化致敬的产物。
“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厨师分级别,食材不分,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不意味着这种生活方式很高贵。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
味道里有绕不开的乡愁。
这部以美食为题材的纪录片,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首部高端美食类纪录片。不过,这个选择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吃货”文化,还因为样式栏目组希望以美食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劳作。农妇一大早带着家人摘辣椒;渔民踩着高跷捕鱼……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浙江慈城,一对空巢老人最开心的时刻,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他们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唠家常,其乐融融。然而,短暂的团聚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
因为这种触动情感的内容,让不少海外游子看得热泪盈眶,拨动了他们那根叫“乡愁”的心弦。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舌尖”便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网友们自发创造了“舌尖上”的地方版,“舌尖上”的高校版……这个传统媒体节目借力网络媒体成功推广的案例,引起了不少网络营销者的关注。
曾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