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第三章儒家文化精神——董仲舒与两汉经学素材.ppt

格式:ppt   大小:4,26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儒家文化精神——董仲舒与两汉经学素材.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7/5/6 文件大小:4.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儒家文化精神——董仲舒与两汉经学素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儒家文化精神第二节董仲舒与两汉经学一、秦始皇一统天下与“焚书坑儒”?秦始皇利用法家,逐渐强大,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开始了政治和文化上的一统改革。?(一) “要在中央”:1、称皇帝?2、设三公九卿?3 、废止世卿世禄制,实行朝廷任命的、非世袭的官僚制?4、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二)文化一统: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罚同律?(三)儒法斗争与“焚书坑儒”: ?①儒法斗争: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却非一帆风顺,前后至少有两次儒法大论战。?第一次是变法前,儒家人物甘龙、杜挚与商鞅御前辩论,因为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获胜。?第二次是变法初步成功后,儒家代表人物赵良联合宗室贵戚反对商鞅,秦孝公一死,商鞅遭到“车裂”的极刑。?儒法斗争趋于缓和,法家继续前进。秦王赢政依靠法家人物,上台 25年,就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法家在秦国取得了非凡的胜利。?②“焚书坑儒”:博士淳于越反对秦始皇的郡县制,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话激怒了秦始皇,他把此事交给李斯。?李斯上奏曰: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辨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 人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此为“焚书”。秦始皇的暴行遭到了侯生、卢生等儒生的不满和批评,一些方士也逃亡而去。秦始皇严令追辑,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此为“坑儒”?秦朝儒法斗争以法家大获全胜而告终。二、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背景及原因: ?汉初统治者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后,文、惠、景三朝都奉行黄老之术,采取“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黄老之术已经不再适应中央集权制的要求了。需要更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学地位迅速提升的契机。?(1)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要求汉武帝进步加强中央集权。?(2)强大的西汉需要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专制统治。?(3)董仲舒改造后的新的儒学体系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三、独尊儒术?(一)董仲舒?董仲舒,西汉经学家, 今文经学创始者,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其学说见于《春秋繁露》,另有《董子文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34 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向武帝呈现了自己的儒学观念。“《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也,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人三策》(三)独尊儒术的主要措施: ?1、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2 、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 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儒家经学独尊的标志: ?一是,儒家经学由于官学的地位而得到广泛的传承发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专门的学者队伍; ?二是,儒家经学的实质精神开始进入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皇族教养、官员选任、礼法建设上都开始发挥着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