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76480
欢迎!!有缘同享中国文化津润
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根基的关注
Ⅰ课程介绍
一、课程教学目标
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梳理人文基础知识
建立人文理念点
三、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通(延续)性
第一节与历史同步发展的多民族文化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
二、开放性和亲和性
三、海内统一观的同一性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
1、价值观念-延续性的中枢
2、民族气节正气和操守
正气和操守
,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
,博采众家的汇通精神
,天人关系的探索精神
,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自强与生命力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
§二、开放性和亲和性
1、历史条件的局限促成文化的陆路扩散与交流
①欧亚大陆多种文明的交流
②中国自然科学成果:大衍历、世界第一个自动报时的时钟7世纪
③宗教传入中国
§、开放性和亲和性
2、吸纳佛教文化精要
①公元前后,佛教延商路传入中国
②公元前2年,浮屠经传入中国
③出现佛家皇帝:梁武帝
§二、开放性和亲和性
3、民族间的文化融合
①文学
②服装
③音乐舞蹈
4、开放和亲和带来文化繁荣
①文化融合的规律
②华夏文化的亲和力量
§三、海内统一观和同一性
解决语言统一
文化统一的功臣
①秦始皇
②汉武帝
灌输共同的道德观
①社会公德保障社会秩序
②有共同操守的社会可预期
第二节中国观念文化的几个要点
本节主要内容:
一、整体观念
二、伦理观念
三、笃学观念
四、勤奋观念
§、整体观念1
1、思维方式——综合、归纳
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写日期
写地址
写姓名
诊疗
§一、整体观念2
2、整体中庸观
分寸 适量
适度
§二、伦理观念
1.“仁”儒家伦理道德的集中表现
①个人利益融入家国
②自我提醒
③中西方对比
§三、笃学观念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
育才造士 为国之本
教易为善 善而人正 国之所以治也
敬教劝学 建国之大本 兴贤育才 为政之先务
2、时习
3、笃学
§四、勤奋观念
业广性勤 俭节则昌
克勤克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克勤克俭为生存必须
2、勤乃奋发图强、进取革新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通性
本节要点:
一、贯通性构成民族性格
二、形成贯通性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性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通性
一、贯通性构成民族性格
1、共同的行为模式
(1)民俗:民间创造并享用的具有传承性质的文化事象
(2)民俗的作用
(3)民俗:适应民众集体心理和生存需求的适应性文化
2、共同的生活节奏
3、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惯通性
二、形成贯通性的原因
1、朝代更替幻灯片 55
2、宦海沉浮
3、战争迁徙
4、科举制度
5、文学艺术的力量
6、共同的文字第三章 中 国 古 代 的 宗 教 信 仰
荷花水鸟图
荷鸟
湖石翠鸟图
以泪研墨写丹青§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惯 通 性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本章主要内容
一、 宗教概说
二、 中国古代的信仰
三、 佛教
四、 道教
五、外来宗教
§宗教概说
本节主要内容
§一、宗教是动态的历史现象
1、宗教:宗教是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
①宗教思想
②宗教心理
2、宗教是信众的精神家园
3、宗教是信众的理想化力量和精神导师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
1、宗教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2、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