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ying_xiong01 2022/6/1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
1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②目的:各诸侯国。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杀伤最多的战役。
二、民族融合
3
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①魏:李悝变法;②楚:吴起变法;
(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B、变法的主要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和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D、历史作用:经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此后,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的国家,为以后嬴政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3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第一,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