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低碳校园建构路径研讨低碳建筑论文建筑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碳校园建构路径研讨低碳建筑论文建筑论文.doc

上传人:WonderC 2022/6/1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碳校园建构路径研讨低碳建筑论文建筑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低碳校园建构路径研讨低碳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低碳校园的建构路径研讨- 低碳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建设规模、学生人数以及耗能设备急室,造成办公等资闲置浪费。

(三)大学城资共享不充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城中紧邻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之间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占有率高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共享的初衷。首先,课程与教师资共享不充分。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之间没能够利用各自学校相应的比较优势学科来进行校际的授课教学,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同学会选择去外校选课,仅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去外校旁听。其次,图书馆共享不充分。在图书馆自****室共享方面,去过外校图书馆自****的同学还不及被调查同学的1%,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最后,
实验室设备共享不充分。在参与访谈和调查的各校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外校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探求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校园主体的行为层面,提出实现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
1.完善高校考评与监管制度。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国家机关的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内容分别为能消耗监测、能消耗统计、能审计及能耗效用公示等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考评与监管制度,注重考核高校的低碳建设水平与能力,将相关的一些低碳考核指标引入评价学校的综合绩效指标中去。另外,要完善高校校园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将其落实到人头上,将低碳责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校园的低碳建设中做到权责分明,科学高效。

2.建立高校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制定量化减排标准制度。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寻根求,
通过碳排放的核算来指导高校的这项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科研资丰厚的优势,来进行碳核算方法的研究、推广、运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建立全国高校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为各高校比较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碳核算的优化,节能减排的量化指导,使得高校在低碳校园的建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制定高校减排目标,科学分配低碳减排的任务。高校应制定多级指标的减排标准,并结合上级监管考核制度和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对自身节能减排进行量化检测和指导。通过每个指标的量化数据记录、绩效分析^p 、质量评价等,来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教学与工作计划,并建立动态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度。

3.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政府作为低碳经济治理的主体,其行政上、法律上和财政政策上的相关举措,都对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和参政手段来规范校园低碳校园建设主体的行为。通过对增加低碳行为效用与收益,促进校园低碳;通过增加高碳行为的成本,来减少校园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利用碳税来对碳排放超标学校征税。政府可授予每个高校碳排放有限额规定的许可权,不同规模高校设定不同碳排放配额。如果高校的碳排放超过了配额排放量,就可对基征碳税,通过增加高校碳排放的成本来减少其高碳行为。而碳排放在政府规定的配额以下的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减少高校的减排成
本来鼓励高校进行低碳减排行动,从而促进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补贴又称为“负税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项措施做得好的当属日本,日本历年用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费用占GDP的3-4%,领先于欧盟及美国这些低碳强国。日本作为一个能进口国家,在经历各种能危机后,很早就推进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中积累了大量节能技术,并在低能耗方面名列世界前端瑏瑡 。他们对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环保节能灯、低碳建材的高校进行补贴,来鼓励高校的低碳发展,并加大了对高校低碳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予以专项支持,推进低碳技术和模式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引导高校与企业直接进行低碳技术交流合作,推进高校低碳技术科研的商业化进程。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节能减排技术
1.校园能与材料使用低碳化。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能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高碳”一直占据能消费的主导地位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