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乐府;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说明,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好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述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荒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遮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一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草原很大!)
师:“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
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二
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旺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好多的感觉。想想,从图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领悟到这儿特别美。
生2:我感觉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旺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感觉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好多钱。
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解析这句诗的意
境?
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也许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活力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逍遥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光景描述中有动向和静态描述,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
光景描述?(静态描述)风吹草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