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内养功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养功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初探.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6/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养功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初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养功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初探
徐大平 杨翠芹 胸痹,属于中医病证名,一般指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症。出《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水平与技术实力的一项指标。其中“搭桥术”和“放支架”是最为有效且费用最高的一项手术,患者做此手术,只能针对3根最粗的冠脉中最狭窄的一小段进行,其余中小直径的冠脉粥样硬化状况依然不变,所以手术治疗只能救命,不能让患者恢复成健康的心脏。长期服用药物虽然可以降血脂、降血黏度,但只能改善病情,不能较快地减轻和消除动脉粥硬化;有的药物在急救时可扩脉强心,但不能彻底治愈冠心病。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治疗冠心病,又不让患者承受精神和***上巨大痛苦,同时花费低廉呢?我们探索应用传统的导引吐纳法――内养功来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全社会推广与应用。
内养功由原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院长、著名气功主任医师刘贵珍先生挖掘整理并推广到全国。由于该功法临床疗效显著,曾受到中央卫生部的奖励。内养功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那么内养功为什么能治疗冠心病,它的机理又是什么?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气功锻炼能培补元气扶正祛邪;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还能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内养功是以腹式呼吸为主,采取停顿式呼吸,同时意守丹田,内养功之丹田规定为脐下一寸五分处,位于气海穴。古人认为气海穴是“生气之源,聚气之所。”用意守之则元气益壮,百病消除。元气属于先天气的范畴,宗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属于后天气的范畴。元气具有生命活动原始动力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健康状态,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而元气不足则众病丛生。《素问?评热病论》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难经》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内养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培补元气的呢?腹式呼吸和意守丹田,就是充实精水之术,兼寡欲持满则阴精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元精得阴精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必然趋势。精、气、神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转化。《类证治裁》中言:“神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术,气者神之室,形者神之宅。”《胎息经》云:“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意守下丹田,可以加强肾之元阴元阳的功能,并可上济于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对全身脏腑起着调和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内养功通过默念字句,意守丹田和舌体起落,收到颐养心神的效果。心清神凝,则身安气和。心居于膈上其脏属阳,其性属火,所以称为“阳中之太阳”。肾居于下,其脏属阴,其性属水,所以称为“阴中之少阴”。气功传统理论讲究乾下坤上,以合交泰之义。万物唯呈交泰之象,始能生化更新。内养功在方法上强调心神寂照下丹田。心神为阳,阳者主生,当生发失制,则心君之火壮烈炽阴,心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