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反舞弊的具体措施
摘 要:近几年来,考试舞弊无孔不入,层出不穷,但我们也不能断然地将考试制度和考试舞弊列入因果关系的行列,从而主张废除考试制度。基于目前高校考试舞弊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本文针对性提出行之有效的防备和化解措施。
师也应有自主选择权,无需受到班级的束缚。相反,不管教师的职称如何,一律挂牌上岗,选课人数不及10人的,无开课权,不能领取学时费;犹如一教师上的同一课程持续二次选课人数局限性10人的,停职听课一年;如持续三次选课人数局限性10人的,下岗待聘。其三,教师的学时费需和学生的选课人数挂钩,学生的肯定才是对教师考核的最佳原则。
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增强学生听课极积性。
好的师资力量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前提,虽然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爱好仍和教师上课质量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据问卷调查显示,%的学生觉得对一门自已爱慕的课程,如由一位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来教,仍会选择适时逃课,而一旦逃课多了,就必然浮现厌学情绪,导致考试舞弊。为此,一方面,各地方高校应严把进人关,对师资的引进不能仅仅看学历,还得看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严把高校教师资证获得关。大部分师资力量在任教之前是未曾受过专业的教师技能培训的,而地方高校在录取了师资力量后来,往往轻视教师的技能培训,不管是培训时间、课堂纪律还是考核规定各方面所有走形式化路线,使原本应为衡量教师能否上岗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完全丧失了应有功能,师资力量也就没有了良好的监控措施。笔者建议,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应仿效律师资格证的获得模式,由全国组织统考。
考试体制改革
1. 注重平时分在考试成绩中的作用。
地方高校的课程考试大多数只有期末考试,且一考定“乾坤”,分数和学生的荣誉、奖学金等挂钩,增大了学生为此一搏的欲望,也就增大了舞弊的也许性。而减少考试分数占成绩的比重,增大平时体现的比重,例如,将平时分增长到30%以上,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而不单纯和功利地追求期末考试分数。另一方面,平时分的评分原则应多元化,变化平时分的评估完全由教师作主的评估措施,平时分应升入学生的公证程序。平时分评估主体单一化,完全取决于教师评估,会滋生“和教师搞好关系”比“上课认真听课”更重要的错误倾向。只有加入学生的公证程序,既教师在打完平时分后需向班级学生公示,使学生有知情权和质疑权。透明和公正的考核机制增强了学生主体性的同步,也强化了教师平时教学的责任。
2. 对笔试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制。
所谓教考分离,一是指考试和教务脱离,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在科学研究的基本上精心组织实行考试;另一方面是指变化目前任课教师自教自考,集教学、命题、阅卷于一身的局面,基本课、公共课可以建立试题库,采用在题库中任意抽题统考的形式,专业课则可采用由几位任课教师统一命题,A、B卷随机抽选,流水批卷的措施。[4]坚持教考分离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减少教师上课不负责、考前划核心的不良现象,也可杜绝行贿教师的状况浮现。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此状况下也能代表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可作为津贴分派的根据之一。
3. 考试内容科学化,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地方高校试卷内容的审定往往流于形式,试卷常常仅由教研室主任一人签审,试后的试卷分析表也由出题教师自由填写,并没有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进行监督。建议将试题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