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ppt

格式:ppt   大小:673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ppt

上传人:我是药仙 2022/6/13 文件大小:6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斜视检查与手术方案的选择
术前检查
有无抑制
有抑制时表现为:显斜不复视,无生理复视,障碍阅读不通过,Worth四点灯仅见二红点或三绿点,线状镜,同视机
术前检查
运动功能:
单眼运动(内、外、上、下)
双眼运动(三、对称手术
选择对称性手术的情况:
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的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40△
高AC/A比率内斜视,斜视角不超过40△
超过40△,而小于60△者适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超过80△者需做三条肌肉。此时,则无法安排对称性手术
三、对称手术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导致术后视近欠矫,而视远明显过矫正,视远复视干扰
视近外斜视30△—40△,视远只有15△—20△,应考虑双内直肌缩短术
三、对称手术
有些病人,术前存在非共同性,安排对称性手术,意味着术后继续保留非共同性。而此类病人,可以通过非对称性手术,使术后达到或接近对称,眼球运动协调。例如:术前检查: 左转15O 正前方 右转15O -20△ -30△ -45△ 可行非对称手术, 达到对称之目的
单眼视力差者,更提倡只在患眼手术
四、超常量手术
直肌常规后徙手术量最大安全量为: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均是5毫米,外直肌为7毫米。超过了即为超常量手术
“功能性赤道”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内直肌:
von Noorden 先天性内斜 内直肌后徙8毫米(继发外斜、Jensen 连接术)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下直肌:
一般情况,下直肌后徙不超过5毫米(睑裂改变)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上直肌
对DVD病人,后徙起点应为7毫米,甚至达12-14毫米。但是对一般垂直斜视,上直肌不宜选超常量后徙。否则在双眼共同运动时,上直肌方向会出现运动落后。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外直肌
超常量后徙对≤40△的间歇性外斜视,特别是分开过强型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后徙量一般不超过9毫米。
选择超常量后徙术
对单眼视力差,大斜视角的外斜病人要求手术只在患眼完成者,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加内直肌缩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动眼神经麻痹外直肌可以后徙12-14毫米,使这一最为困难的外斜视矫正成为可能。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面临的问题
术前检查向两侧注视斜视角小于正前方者,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会出现过矫
有屈光调节因素的间歇性外斜视,超常量后徙术后易出现继发性调节性内斜
五、水平肌肉手术视远视近效果是否一致
双眼内直肌的手术效果,视近比视远多10△左右
双眼外直肌的手术效果,视远比视近多10△左右
无论是减弱术还是加强术都符合此规律。
六、间歇性外斜视术前训练
研究表明,术前做集合训练者,术后容易过矫正。(停止训练至少一个月)
七、调节性斜视的手术
完全性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不能手术治疗(散瞳验光、视力、眼位)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
八、关于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处理
异常视网膜对应,无融合能力,以水平斜视为主,垂直斜视度较小,可以只矫正水平斜视不处理垂直斜视
正常视网膜对应,有融合能力,垂直斜视需手术或用三棱镜处理
没有潜在的双眼视功能,但是存在下斜肌亢进,应在水平斜视矫正术中,先做下斜肌减弱,再做水平肌肉
九、关于术后近期过矫的理解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设计应保守一些,术后近期正位或欠矫5△—10 △ 为好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知觉性外斜视,手术设计量应为术后近期过矫10 △ 左右为好。此类设计可以获得远期满意的正位。(内眦赘皮)
十、关于垂直斜视手术设计原则
先天性垂直麻痹性斜视 代偿头位为主要特征
尽早手术
后天性垂直麻痹性斜视 复视为主要特征
病因清楚,病情稳定6个月,手术
十、关于垂直斜视手术设计原则
术前必要检查:
三棱镜中和/同视机 诊断眼位定量检查
分析非共同性,找出主要矛盾
牵拉试验
手术肌肉选择的一般原则
加强受累肌
减弱配偶肌
减弱拮抗肌
加强间接拮抗肌,即配偶肌的拮抗肌
保护主要视野
主要视野: 即功能视野,眼球运动15O以内的视野。主要视野的另一层含义,系指前方及前下方视野。
上斜肌不全麻痹手术选择
同眼下斜肌减弱(减弱拮抗肌)
同眼上斜肌加强(加强受累肌)
对眼下直肌减弱(减弱配偶肌)
同眼上直肌减弱?(加强间接拮抗肌,即配偶肌的拮抗肌)
保护主要视野
旋转斜视手术选择
Harada-Ito手术
(闭合颅脑外伤,大脑前髓帆处受损,导致双上斜肌麻痹。上斜肌前半部分旋转作用,后半部分垂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