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虾青素强化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凡纳滨对虾仔虾效果的研究 刘辉.pdf

格式:pdf   大小:4,208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虾青素强化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凡纳滨对虾仔虾效果的研究 刘辉.pdf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6/13 文件大小:4.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虾青素强化褶皱臂尾轮虫投喂凡纳滨对虾仔虾效果的研究 刘辉.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生长、生物富集
效果及相关水质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投喂该
强化后的轮虫,探究虾青素强化后的轮虫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生长、体色、抗氧化和
耐低氧机能的调控作用,进而筛选最适添加的虾青素浓度。研究旨在为轮虫高密度、
高质量培养工艺的建立及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生物富集及水质的影响
养殖容器为 120 L 水箱,水温 23~26℃,盐度 18‰,以微拟球藻藻液作为对照组
(D 组),分在在此基础上添加 mg/L(A 组)、 mg/L(B 组)、 mg/L
(C 组)虾青素连续培养轮虫 7 d。结果表明: C 组(134±9) ind./mL 轮虫密度显著
高于 B 组(122±6)ind./mL(P<),显著高于 D 组(90±3) ind./mL 和 A 组(111±
5) ind./mL(P<)。且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和最终增长倍数均最高,分别为
(±) ind./mL、(±)%、(±)倍;A、B、C 组轮虫体内虾青素含量
在各时间点始终高于 D 组,差异显著(P<)。D 组和 A 组轮虫体内虾青素含量
在第 6h 达到高峰,分别为(±) μg/g 和(±) μg/g;而 B 组和 C 组的轮虫
体内虾青素含量在第 4h 达到最高,为(±)μg/g 和(±) μg/g,显著差异
(P<);各组轮虫对虾青素的富集效率在 2h 时最高,其中 A、B、C 组轮虫对
虾青素的富集效率分别为(±)、(±)、(±) μg/(g·h),均显
著高于 D 组(±) μg/(g·h)(P<)。C 组培养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最高
(±)且显著高于 A 组和 D 组(P<);各组轮虫培养水体中亚硝酸
盐、pH 变化比较平稳且无品著性差异(P>);各组水体溶解氧含量与轮虫密度
呈负相关,C 组溶解氧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
2. 投喂虾青素强化轮虫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及体色的影响
以不同虾青素浓度(、、、0 mg/L)强化轮虫(分别为 A、B、C 和
D 组)搭配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P5 期的仔虾,全程仅投喂配合饲料的 E 组为对照组,
饲养试验为期 28d。结果表明:B 组( %)仔虾存活率最高,显著高于 D 组( %)
和 E 组(%)(P<);C 组仔虾终末体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
长率均最高,分别为(±)cm、(±)g、(±)%、(±)%;
B 组仔虾体内虾青素含量(±) μg/g 略高于 C 组( ±)μg/g(P>),
显著高于 A 组(±)μg/g、D 组(±)μg/g 和 E 组(±)μg/g
(P<)。

方法同 2 中所述,结果表明:B 组仔虾肝胰腺的 T-AOC 及 CAT 活性均极显著高
I摘要
于其他各组(P<);A 组仔虾肝胰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