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育的基本要素国,作为中介的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影响 D. 教育内容 2 .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 不属于... 其特征的是: () A .非独立性 B. 贫乏性 C. 无阶级性 D. 等级性 3 .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级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 .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 A .教员 B. 领导者 C. 父母代言人 D. 心理医疗者 5 .思维发展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6 .运用现代实验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 A .克伯屈 B. 亚当斯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7 .中国分科教学开始于()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愈 8 .关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 A .泰勒 B. 塞勒 C. 杜威 D. 布鲁纳 9 .在西方,提出“产婆术”的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智者 10 .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 A .思想政治素质 B. 道德素质 C. 文化素质 D. 生理素质 1.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2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方法是() A .榜样和示范 B. 陶冶 C. 修养 D. 说服 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行”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A .言行一致 B. 衣着整洁 C. 举止端庄 D. 谈吐文雅 5 .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 1862 年于北京开办的()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北京大学 D. 清华大学 6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A .因材施教 B. 抓关键期 C. 长善救失 D. 循序渐进 7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A .生理前提 B. 客观条件 C. 动力 D. 物质前提 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名话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的()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艺术性 D. 创造性 9 .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 .家长学校 B. 家长委员会 C. 通讯联系 D. 家长会 10 .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 .谈话法 B. 讲授法 C. 讨论法 D. 读书指导法 11 .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A .现场直播法 B. 录制播放法 C. 插播法 D. 程序教学法 12 .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 .领会 B. 保持 C. 分解 D. 定向 13.“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这种观点属于() 2 A .辨证统一法 B.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