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牛羊细菌病布鲁菌病演示文稿.ppt

格式:ppt   大小:10,048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牛羊细菌病布鲁菌病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qingqihe 2022/6/14 文件大小:9.8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牛羊细菌病布鲁菌病演示文稿.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牛羊细菌病布鲁菌病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五十九页。
(优选)牛羊细菌病布鲁菌病
第二页,共五十九页。

布鲁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在家畜中以牛、羊、猪最为易:4天-4个月
尘埃:21-72天 鲜牛乳:2天-18个月
冻肉:14-47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
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
布鲁菌病 牛羊病防治技术
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
布鲁菌病 牛羊病防治技术
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

本菌不产生外***,但有毒性较强的内***。
本属细菌可感染的动物种类极多,目前查知者已有60多种,包括各种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啮齿动物、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和鱼类。
布氏杆菌可引起豚鼠、小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感染,豚鼠最为易感。
各种布鲁氏菌分别引起该种动物的布鲁氏菌病,即:牛布鲁氏菌通常引起牛布鲁氏菌病;羊布鲁氏菌引起羊布鲁氏菌病;猪布鲁氏菌引起猪布鲁氏菌病。但在个别情况下,这三种布鲁氏菌也有由原来的宿主转移到其他种动物上的可能。
牛感染羊布鲁氏菌的事例,在我国是常见的。鹿感染羊种和牛种布鲁氏菌,狗感染羊种布鲁氏菌在我国也常见到。猪种布鲁氏菌有时也能感染家兔、鹿、牛、羊。
牛羊病防治技术 布鲁菌病
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

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其中受感染的妊娠母畜是最危险的 。
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及阴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加重要。
牛羊病防治技术 布鲁菌病
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

易感动物:本病的易感动物的范围很广泛,如:羊、牛、猪、水牛、野牛、羚羊、鹿、野猪、马、狗、猫、狐、狼、野兔、猴、鸡、鸭以及一些啮齿动物等,牛羊猪最易感。人类的易感性很高。
①几乎所有动物:羊>牛>猪>人
②试验动物中:小鼠、豚鼠、鸽子
③人对各型的敏感程度:羊>猪>牛
④雌性>雄性;青壮年>老幼
牛羊病防治技术 布鲁菌病
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

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动物的易感性是随着性成熟年龄接近而增高
牛羊病防治技术 布鲁菌病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

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牛羊病防治技术 布鲁菌病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
发病机理
布鲁氏菌侵入牛体后,在几日内到达侵入门户附近的淋巴结,由此再进入血液中发生菌血症,菌血症引起体温升高,其时间长短不等,菌血症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后,可再发生菌血症。侵入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可在停留器官中引起病理变化同时可能有细菌从粪、尿中排出。但是到达各器官的布鲁氏菌也有的不引起任何病理变化,常在48小时之内死亡,以后只能在淋巴结中。布鲁氏菌在胎盘、胎儿和胎衣组织中特别适宜生存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特别是乳腺组织相应的淋巴结)、骨骼、关节、腱鞘和滑液囊,以及睾丸、精囊等。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
(牛)
潜伏期2周至6个月,牛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