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六十六页。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背 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住院患者不同程度受到医院不安全事件行。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确保患者诊断、手术方案准确性与安全性
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书写术前讨论和术前小结,明确标记患者的手术部位,并让患者知道。
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实行的手术有充分的了解。
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进行再次的确认。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主要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职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定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
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案例 右脚有病,左脚挨刀
5岁右跟腱手术患者明明健康的左脚却因为做了延长术被拉长,反而加重了畸形,主治医生表示,术前患儿被全麻,是仰躺在手术台上的,进行手术时却是趴着的,因此造成手术做错了脚。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目标五解读
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措
施
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程序。
、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识别标志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
,并遵循。
、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
、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95%。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
、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
、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
、具备识别技能。
、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注射用血凝酶、蛇毒血凝酶
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露醇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