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法欣赏课论文
1
浅谈唐代书法
学 生:
指导教师:
学院:
摘要: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宗的倡导,唐代书法不可能如此兴盛。而也正是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激励推崇,使得整个唐代以至其后的书法家深受王羲之影响。虞世南和欧阳询是隋朝的官员,自然他们的字体含有很多前代人的痕迹。不过,他们也分别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虞世南书法得智永禅师的亲自指点,并学得“二王”笔法精髓。其书法“运笔秀约典雅,结体婉丽和协、风姿绰约、气韵生动。他善于借鉴前贤风骨神韵,但又不囿於前人遗范旧规、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欧阳询的书法学习王羲之,得其神髓,凝重险劲,端庄峻拔,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楷书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碑的特点而自成一家,“稳重、简练、方劲、深穆,化矫野为文明,引旷达为端雅”,开一代书风,人称“欧体”。欧阳询的作品属《九成宫醴泉铭》最为著名,也最为精彩,堪称中国楷
5
书之典范。此碑为欧阳询76岁时的得意之作,“结体端庄,法度森严,清虚疏朗,劲拔险绝,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地步,千余年来被奉为楷法之极至。”另两位书法家深受前两位书法家的影响,然而他们也都有自己标新立异的地方。褚遂良“用笔秀逸婉约,采用外拓与内压相结合的方法,姿态稳健而清远古雅”。就连一贯挑剔的米芾也不得不称赞褚遂良书法在唐代书法家中风格最为秀颖,并自成一家,非别人可以企及。薛稷书法学虞世南和褚遂良,是褚遂良的高足。而薛稷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后代,宋徽宗的“瘦金体”便是出自此处。
2、中唐时期
5
盛唐书法真正开始走向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张旭和怀素草书艺术的崛起。张旭的草书继承了张芝草书的特点,又尽情发挥,从而形成了笔势姿肆放纵,线条厚实饱满、连绵回绕、跌宕多姿的书法风格,开创了草书艺术的崭新局面,被誉为“狂草”。“狂草与一般书体的差别在于它气势磅礴、千变万化,书法家借助它更容易表述自己的冲动和激情。它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谨严、规矩方正。” 摘自——《浅谈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作为一代大家正是善于把握和利用这种冲突和矛盾而成就自己的艺术理想的。与张旭不同的是,怀素身居佛门、性情疏放,无论是意识还是行为均表现出一种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个性特征。“怀素的书法就整体而言,多是连笔连字,突破了过去章草和‘二王’草书不相钩连的格局,使草书气脉更加贯通,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字体的大小、长短以及布局的对比,突破了以往整齐、均匀和呆板的俗套,通篇章法更加错落有致,富有浪漫主义情调。”不仅如此,怀素还以其善于用笔和用墨著称。通览怀素作品,笔画瘦劲而极富弹力,艺术家的个性和情绪得以充分的展现。而另外两位可以说得上是将“唐法”演绎到极致的书法家便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师从褚遂良,得张旭笔
7
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论:“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可见颜真卿的书法备受当时文人赏识。柳公权学习颜真卿字体,但能自创新意。“颜筋柳骨”指出了他们书法的不同点。柳公权写字避开了颜真卿字体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再加上虞世南、欧阳询楷书结体上的紧密和颜真卿楷书结体上的纵势”,写出了独具一格的“柳体”。
3、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由于帝王荒淫无度,官员骄奢淫逸,战乱频繁,国事衰退,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因此而耽搁,不过虽无进步,或者说是出现了倒退现象,表现在多数人循序前人,鲜有创新。但是仍然涌现出了一些出色的书家,杜牧、柳公权
7
等便位于其列。柳公权独辟蹊径。曾遍阅近代笔法,学得王书之筋,又得于颜氏之结体,而其本身用笔则轻爽挺健,劲中含媚,终自成一家,这就是与颜真卿的“颜体”并称为“颜筋柳骨”的“柳体”。从欧阳询到褚遂良,从张旭到怀素,从颜真卿到柳公权,正是这些书家的共同努力才奠定了唐代书法这一艺术大厦的基础和根基。他们一起将“法”这一概念阐释给后代人,并影响着后代人书法风格的发展和走势。
(5号 空一行)
三、唐代著名书法家简介(小四宋体加粗)
(5号 空一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继晋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第一个发展高峰之后,唐朝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又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唐朝出现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书法艺术家和书法理论家,有记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