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空灵性浅探.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空灵性浅探.doc

上传人:平儿 2022/6/1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空灵性浅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空灵性浅探
苏志银 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展现了空灵美妙的意境。现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空灵性浅探
苏志银 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展现了空灵美妙的意境。现笔者就其意境的空灵性谈谈看法。
笔者认为,《枫桥夜泊》意境的空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象“月”正在下落,使久久难以入眠的诗人更加忧愁。因为天都快亮了,这一夜岂不是没法再睡了吗?天上的月亮独步中天,诗人这个离乡远游的愁眠者仰望着它,内心获得了一丝安慰,因为总算还有月亮伴着,月亮就像遥远的亲人心中的希望。但它开始下落了,就要消失了,这怎不令诗人更生孤寂和失意之感呢?这时漆黑的夜空传来乌鸦的叫声,刺耳之声反衬客船的寂静,令诗人更感孤寂;其声短促、沉重、响亮、悲伤,撕裂着诗人的耳膜和五脏六腑,乌鸦之声又给孤寂的心以强烈的恐怖感,诗人更加忧愁了,更睡不着了,心头焦急的程度难以言状,本来已愁煞人了,渴望安慰,却偏又生恐怖,心岂不凉若冰凌了?但老天且不理睬这些,偏在此时“霜满天”,岂不寒彻甚至冻裂诗人的心了?这已把诗人的忧愁、孤寂推向了极致。诗中之物因之罩上了诗人的愁绪,且铭心刻骨,故而全诗空灵之境顿出。
“江枫”、“渔火”这些事物呢?“江枫”不解人意,独自红着,对愁眠的诗人默默不语,没有一丝抚慰,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渔火”虽然说明有渔人掌灯,但渔人又怎能理解诗人失意的心情呢?所以只有“渔火”陪着不眠的诗人。但渔火毕竟是物,它并不懂得诗人的忧愁,只管自己燃着,独自发光,没有目的,没有用意,更无抚慰诗人之意。这些无不令在灯下船上辗转反侧的诗人忧愁不堪。更恼人的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竟也传到船上(实际上钟声是寺庙按常规敲响的),传进了诗人因愁眠而快要炸裂的头脑中,这时的诗人为排除忧愁而力争入眠,偏偏钟声又来打扰,更入不了眠,入不了眠就又更愁,真是愁断柔肠。在诗中,这“江枫”与“渔火”乃至“钟声”,又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诗人的愁眠之情相交融,使意境更显空灵深邃。
有谁能分清诗中哪些是描写景物哪些是表达思想感情呢,二者已物我合一了。这就使诗的诗境在情景交融中空灵凸显。

一方面,诗人在月落之前,或入夜时就已愁绪丛生,想早早入眠,忘却忧愁之事或失意之事,无论如何又挥之不去。到了半夜甚至下半夜,天快亮了,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受到“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刺激,受到“钟声”的刺激,枫叶红得耀眼,渔火亮得刺眼,使人根本不能入睡。因而随时间推移,诗人是愁上加愁。在诗中,愁绪的逐层加浓、加深及其与时间的推移相交融,又显出诗境的空灵。
另一方面,“枫桥夜泊”是在清秋之夜,这时令本就万物萧疏,百花凋零,冷清凄凉。加上是月色朦胧的夜晚,它们与诗人的愁绪正好相融合,也显出全诗诗境的空灵。
、辽远凸显了诗境的悠远
诗人身处客船,上是深邃而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