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6/1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
张丽玲 白学军 摘 要 选取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55儿童为被试,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的设计,对实验班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合作游戏训练,探讨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大班50人,,共155名幼儿,其中男孩81人,女孩74人,将各个自然班分到2个实验处理组(行为训练组和控制组)。全部被试均身体、智能发育正常且无重大疾病,

研究工具
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前后测指标
合作行为前后测指标,根据Deutsch的研究“卡车竞赛路线图”确立㈣,略有修改,并以此将儿童的合作行为分为4个水平。
水平1,个人竞争行为。要求对方退后,自己先通过。并关闭大门,不让对方从中间通过,对方只能走备用通道。记1分。
水平2,个人回避行为。自己退后,并关闭大门,走备用通道(长路),对方也只能走备用通道。记2分。
水平3,被动合作行为。对方退后,让自己先过,自己通过后,不关大门,对方也可以从中间通过。记3分。
水平4,主动合作行为。中间相遇,自己退后,让对方先过,然后自己再过。记4分。
学前儿童合作游戏训练
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合作游戏,包括两人游戏和三人游戏, “两人游戏”是一个人完成不了的游戏, “三人游戏”是两个人完成不了的游戏,在此基础上精心搜集、整理、编辑了6个两人合作游戏和4个三人合作游戏,不同年龄班儿童游戏内容有所不同,相邻年龄班之间游戏内容有一定衔接。
合作游戏只对行为训练组儿童进行,每周进行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期四周,控制组按原有安排活动,加上前测和后测,研究持续3个月左右。
本研究设计的所有游戏训练内容,在原理及动作方面均与后测没有相同之处,最大限度地排除同类练****熟练性对后测成绩的影响,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非等同3(大班、中班、小班)×2(男、女)×2(行为训练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班级、性别、组别为被试间因素,前后测为被试内因素。

3 结果与分析

。以行为前测成绩为协变量,以年龄、组别、性别为自变量,以行为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

分析,后测各年龄班不同实验条件学前儿童合作行为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主效应不显著,F(2,142)=,p>:不同性别学前儿童合作行为主效应不显著,F(1,142)=,p>;是否进行合作行为训练组别主效应显著,F(1,142)=,p<,行为训练组儿童后测合作行为成绩(M=,SD=)显著大于控制组儿童后测合作行为成绩(M=,SD=),表明在学前期进行合作行为训练是有效的,各变量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4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合作行为训练对提高学前儿童合作行为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与鲁忠义、汪艾桂㈣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知识、技能,主要是从***那儿传递下来,与其他儿童无关,教育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单向方式。但这种假设其实是一种误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能忽视儿童同伴对彼此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达曼等人将儿童同伴合作学****分为三类,一是同伴指导,即一个儿童为另一个儿童提供帮助和指导:二是合作学****即所有成员为一个共同目标而互相鼓励、支持,共同完成任务;三是同伴合作,即在没有教师参与的任务中,所有儿童地位对称平等,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信任基础上,同伴之间积极讨论、交流思想,共享彼此不成熟的观点,最终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以上三种同伴合作学****的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许多研究采用皮亚杰的守恒问题、空间观点协调、法律思维、道德推理等学****作业任务,采用前测――后测设计,探讨同伴合作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结果都表明同伴合作学****的效果远远超过儿童的独立学****原因在于同伴群体有助于帮助儿童学会合作,发展理想的人际交往技能。本研究采取的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培养训练,就是儿童同伴合作学****的表现形式之一。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利用游戏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训练具有直接的作用。游戏中包含着一些引导儿童看待自身和周遭世界的结构成分,如认知、创造、语言、社会和控制结构。本研究设计的合作游戏活动,无论是两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