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624856 U
(45)
F24F 13/28()
F24F 11/56(2上。
[0003] 现有的出风口结构通常结构比较简单,只起到出风散流的作用,并无其它功能,其
安装结构也较为不便,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口,解决了现 有技术的出风口功能单一以及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风感开关,配合电动的摆叶, 能够自动打开与关闭出风口,此外,通过安装卡扣使得出风口能够快速安装在吊顶上。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吊顶智能出风口,包括:
[0006]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空气入口,底部开设有空气出口;
[0007] 导风罩,所述导风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罩设着所述空气入口,与所述壳体的 内部连通;
[0008] 电动摆叶,所述电动摆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电动摆叶与所述空气出口
配合,通过电动摆叶的摆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空气出口;
[0009] 风感开关,所述风感开关设置在所述导风罩的进风端,其包括开关座、开关本体、
触发叶片和复位弹簧,所述开关座固设在所述导风罩的进风端,所述开关本体固设在所述 开关座上,所述触发叶片的中部枢接在所述开关座上,所述触发叶片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 开关本体相对的触发头,另一端设置有一叶片体,所述叶片体垂直于进风方向设置,所述复 位弹簧垂直设置在所述触发叶片和开关座之间;
[0010]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信 号连接,所述电动摆页和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连接;
[0011] 安装卡扣,多个所述安装卡扣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安装卡扣上设置
向下弯曲的卡位。
[001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呈漏斗状,其进风端为窄口,出风端为宽口。
[001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卡扣包括卡扣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接在
所述壳体上,所述卡扣件与所述连接件固接,所述卡位设置在所述卡扣件上。
[001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摆叶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摆叶、连杆以及
驱动电机,所述各摆叶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5]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朝向所述触发头的正极和负极,所述
触发头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触发头可同时与所述正极和负极接触。
[0016]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空气入口处还设置有向上竖起的安装部,所
述安装部与所述导风罩宽口配合固接。
[001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位于所
述导风罩和电动摆叶之间。
[001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上还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控制
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0019]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的窄口处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杯
形过滤网,嵌入在所述导风罩的窄口中。
[0020]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吊顶智能出风口以及新风
机,所述新风机与所述吊顶智能出风口管路连通。
[0021]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风口包括壳体、导风罩、电
动摆叶、风感开关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风感开关的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摆叶自动 打开或关闭出风口,能够减少用户操作的负担,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还包括安装卡扣,使 得所述出风口可以快速安装到集成吊顶上。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过滤网为杯形,增加了过滤面积,提升了
空气过滤的效率。
[0024]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5]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吊顶智能出风口的爆炸图;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吊顶智能出风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风感开关的立体图;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风感开关的仰视图;
[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风感开关的爆炸图;
[0031]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