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区域心得体会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呈现状和发展目的,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谋求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体现和反映,敏感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种观测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她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部分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别,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合,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当是掌握规则后来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需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当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所有是不当的。
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定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须遵守,对于此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例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顿、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措施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也许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渐完善、逐渐到位的。
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常常会带部分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她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其他小朋友互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种全体认定的规则:不管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她人玩,但是在玩她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她人的批准。
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谋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美丽的房子,但被她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尚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干让教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通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她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人们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措施,同步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根据近期的教育目的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材料
一方面,要运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种区域所有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畴,同步也有助于材料的摆放和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运用。例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种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反复和挥霍。
另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的服务。此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爱好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有些幼儿总是爱慕在一种区活动,而对其他区角却没有爱好,但我们又不能逼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
照目的看一下,所选的材料与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与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