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7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docx

上传人:maritime_4 2022/6/1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
一、碳酸盐岩沉积微相模式碳酸盐沉积的基本规律绝大多数碳酸盐是在浅水的海洋环境中: .
碳酸岩相模式总结
一、碳酸盐岩沉积微相模式碳酸盐沉积的基本规律绝大多数碳酸盐是在浅水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其沉积作用过程主要受化学及生物化学条件的控制。
|、清洁、,但容易受到抑制。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比砂岩复杂,包括海相和陆相两类,但最常见到的碳酸盐沉积多属于海相沉积。
碳酸盐岩沉积的地质特点为:①碳酸盐岩很少含碎屑物,
这是它与碎屑岩的主要区别,且大多分布于海相环境。其沉积物源和沉积地区与生物丰度有关。②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与海
浪、潮汐流及具体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海湾、潮坪、海滩、
泻湖、广海等,而与河流则关系甚少。③生物作用对碳酸盐岩形成关系密切,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及生物类型部反映了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④碳酸盐岩在成岩阶段,化学作用占主要地位,这与碎屑岩是很不相同的。⑤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及岩类都比碎屑岩复杂,它包括石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石膏、岩盐、石英砂、泥岩、页岩与硅藻土等。
、坡度较

(Shaw,1964)(epeiricsea,epicontinentalsea,inlandsea,continentalsea):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低坡度,范围广阔,很浅的浅海。(pericontinetalsea):大、范围较小、较深的浅海
(1965)陆表海清水模式--由海
让UM\(fl«,ii>“Lft心■用n忤明rMK»)b寡*L等iV■倘辑岫
+-

VM,点由岸方'曲it中样曲r*0fi开始/*w*"用「再鞍的5作用KHMt■鼻力南H冲
IHM-.)11
向陆,分X、Y、Z三个带:X带--深水低能带,波基面以下,
灰泥及浮游生物碎屑一有利于生油;Y带--近岸高能带,波浪、潮汐的主要作用带,礁、滩一良好的储集相带;
Z带--滨岸低能带,水浅,蒸发量大,泥晶灰岩(白云岩)、蒸发岩、藻叠层构造。
潮汐相带模式1)拉波特(Laporte,1967)
⑴潮上及潮间带(Z):蒸发作用强。白云岩、云质灰岩;叠层构造、干裂、鸟眼构造等。
⑵浅的潮下带(Y):潮汐作用强。颗粒灰岩、叠层石、
泥晶灰岩、冲刷、干裂等。⑶无陆源碎屑潮下带(X上):浪底之上,高能,发育礁、滩。⑷有陆源碎屑潮下带(X下):浪底之下,低能,泥晶灰岩。
2)杨等(1972)
A. 潮上带一平均高潮面以上:白云岩、泥晶灰岩、少量蒸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