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品古诗觅童趣.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古诗觅童趣.doc

上传人:住儿 2022/6/1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古诗觅童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古诗觅童趣
李艳秀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用简洁含蓄、极富韵味和美感的语言,不仅记录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还塑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古典诗词儿童形象古代童趣古典诗词,文品古诗觅童趣
李艳秀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诗人用简洁含蓄、极富韵味和美感的语言,不仅记录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还塑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古典诗词儿童形象古代童趣古典诗词,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瑰宝”魅力无穷之处,在于万物皆可诗言,寄情于山水自不必言,仅是对儿童的描写,亦有巧夺天工的妙处。一、质朴无邪儿童是生命力的精灵,描写儿童的诗词我自觉也是诗词中的精灵。例如,《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寻常人家寻常事,不疲顽童累蝶乏,看了这样生动描写的诗句,自觉都忍不住吟上几句。读诗必读其凝练,追黄蝶,入菜花,又黄嘴小儿,浑然天成,又无精雕细琢。这种你家、我家、邻家的日常景致,不说明,也可以感觉到质朴。儿童非少年,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困惑,有的只是一往情深的贪玩之念。全诗读来,有时间,有情节,有惬意,有质朴,甚至有寄托,有渴望,有回忆,瞬间就把我拉回了那追风引蝶不得茫然四顾的孩童时代。类似的作品不胜枚举,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都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孩子的天真、可爱、纯净、简单,每每读来,会然于心。二、热情好客少无定性,有遇人不答的羞涩,也有大方应对的热情好客。读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有这样的感觉。全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生动地塑造了儿童热情好客形象。虽然本诗迷茫着浓浓的乡愁,却不乏表现儿童的豁达热情,侧面歌颂了家乡的民风淳朴,孩子的彬彬有礼,推演出家教和传承,本诗更深层的用儿童的形象代表了自己,眼前的儿童,恰是当年的自己,以及自己带着这份热情,游历他乡所获所得,才有此刻的所感所想。如果贺知章这首诗充满了伤情,那唐代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就是在满怀喜悦描绘春风中的小渔村溪水边的童趣了。篱笆外的小溪里,不知是谁家忘了系缆绳的小船,被春风漂漂悠悠地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溪流边垂钓的小孩,还以为是有客人来访,急忙放下手中钓鱼竿,跑回家报信,要打开柴门迎接客人。没想到太着急了,慌乱中却把柴门关上了。诗人崔道融把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个热情活泼的儿童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三、孝亲劳作诗中寻他,他中寻己,诗歌总脱不了意境,顺着这儿童的线索,我们能读出儿童情态种种,其中范成大的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除去乡村夏日紧张的劳动场景,单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童孙”是指少年儿童。农村的少年儿童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但是看到大人们在田里日夜劳作,除草搓麻绳,他们便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不难读出来孩子的懂事,也包括勤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贬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