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泸州遗赠纠纷适使用措施律规范之辨泸州遗赠
有关泸州遗赠纠纷案中适使用措施律的规范之辨
泸州遗赠纠纷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因素在于法官跳过了法律规则直接适使用措施律原则做出了判决,泸州中院二审做出的判决书中援引了有关泸州遗赠纠纷适使用措施律规范之辨泸州遗赠
有关泸州遗赠纠纷案中适使用措施律的规范之辨
泸州遗赠纠纷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因素在于法官跳过了法律规则直接适使用措施律原则做出了判决,泸州中院二审做出的判决书中援引了多种法条,这些法条中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既有法律原则,又有法律规则,笔者将在下面做出辨析。
规范之辨: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指不考虑主体的意愿如何所有必需加以合用的规范,这种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不许可当事人协商或任意变更,一般公法中的规范绝大部分是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指可以有当事人自行选择的规范,这种规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许可当事人协商
1或单方面予以变更。私法中的规范大多为任意性规范,但私法中也存在强制
性规范,例如说《合同法》第9条规定:当事人签订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是公法中也存在任意性规范,《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就是一条任意性规范,如果当事人没有到法院提起诉讼,则法院不能积极合用这一款对被告进行审判。
有关泸州遗产纠纷案的判决中涉及的法条有《继承法》第16条、《婚姻法》第2、3、17条、《民法通则》第7条。其中《继承法》第16条是任意性规范,它规定了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指定遗嘱继承人,本案中的遗赠人黄某生前立下遗嘱,指定张学英为遗产继承人,虽然黄某处分的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但是在共有财产中属于黄某个人的财产可以作为遗产,该份遗嘱符合法定的形式,且体现了黄某个人的自由意志,因此该遗嘱是中在处分自己财产的部分是有效的,该法条作为任意性的规范体现了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设立法律关系。而《民法通则》第7条则是强制性规范,该条款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筹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本案中泸州市中院根据该条款鉴定黄某的遗嘱损害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因此该遗嘱无效,有关该判决的合理性,将在下文具体论述。泸州市中院在判决中还引用了《婚姻法》第17条,该条款规定了夫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哪些财产可以应当作为夫妻共有财产,这个条文应当和《婚姻法》第19条相结合理解,第19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商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如果没有商定这可以合用第17条的规定,由此可见第19条为任意性规范,而第17条为强制性规范。本案中黄某处分的遗产中有住房补贴、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房所得,这些所有属于夫妻共有财产,黄某在签订遗嘱时处分了属于妻子的那部分财产,她的行为违背了婚姻法第17条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处分她人财产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本案的判决书中还提到《婚姻法》第2、3条,这两条所有是强制性规范,黄某在婚姻关系期间和原告张学英非法同居,违背了婚姻法的强制性规范,但是笔者觉得泸州市中院援引这两条款是没有实际作用的,由于本案涉及的遗产的效力可以通过合用《继承法》来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案援引的法律既有强制性规范也有任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