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04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doc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6/15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1/16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1、认识:天系通通及层次。
天体是运动的,天体之间由于考纲知识点
16/16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9、综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是产生昼夜现象),
②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产生偏移:在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如北半球向东流的水向右偏(即向南岸偏),向北流的水向右偏(即向东偏)。
③产生地方时,经度不同样地方时辰也不同样(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某地东边相
差经度15°处的地方时比该地地方时早1小时)。公式:T某=T已+(-)两地时区差×1小时(东“+”西“—”)
10、综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方时为12
点时,太阳光芒有关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规律
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春分、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
详细变化
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
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今后,直射点向北移,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今后,直射点向南移,秋分日,直射赤道;今后连续向南移,冬至日,直
射南回归线,它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今后,直射点向北移。
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北半球夏至日时,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南向北,昼增加,夜变短,但赤道之南昼短夜长,之北
昼永夜短;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北向南,昼增加( ),夜变
短,赤道之北昼短夜长,之南昼永夜短,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相等;
③四时的形成:春季(3、4、5,此时南半球为秋季)、夏季(6、7、8)是一年中太阳最高、白
天最长的季节,秋季(9、10、11)冬季(12、1、2月,此时南半球为夏季);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4/16
2013湖南学考地理考纲知识点
四时更替的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显然
空间散布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显然
中纬度地区:四时更替显然
④地球所获太阳能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形成五带;热带(°N~°S之间)、北温带(°N~°N之间)、北寒带(°N~90°N之间)。
11、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依据地震波流传速度,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莫霍面以上,平均约17千米厚,海拔越高则越厚,大海地壳平均约6千米厚
地幔: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主要含铁、镁,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起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及地壳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地核:主要成分为铁、镍,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有关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
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
12、认识:地球的外面圈层
大气圈:随高度增加,密度下降,气压降低,2000千米~3000千米处为大气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氷组成,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亲近。
生物圈:在约20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

13、认识: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
矿物:拥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如(自然界最多的矿物)石英,在非金
属矿中,能源类矿物和宝石类矿物最为重要
有三种基本存在形式:天然为气态矿,石油、天然***为液态矿。
14、认识:岩石的成因种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