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doc

上传人:雨林书屋 2022/6/1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1/5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解题考点技巧串烧:文言文特别句式总结
第一部分文言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词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样,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重申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以前。这可是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比方: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假如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经常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经常提到谓语以前,表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别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认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认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认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比方: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认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经常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比方: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边随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经常置与介词以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比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
沛公何在?(《鸿门宴》)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方:
唯余亲密追随(《冯婉贞》)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3/5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三)定语后置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5/5
2014高考语文-考点解题技巧串烧-文言文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命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比方: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各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今后。
再如: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四)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以前,若置于谓语今后即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经常要以状语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