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道路桥梁专业顶岗实习周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路桥梁专业顶岗实习周记.docx

上传人:wenjiaosuoa 2022/6/16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路桥梁专业顶岗实习周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2012年2月10日〜2012年2月19
过好年,我乂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开始我第二阶段的顶岗真是不少。要对几何物进行测量,长度高度宽度等。最主要的还是立柱和梁板的回弹,回弹很重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我国使用已达四十余年,因其方便、灵活、准确、可靠、快速、经济等特点而倍受工程检测人员的宵睐,是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当对工程结构质量有怀疑时,均可运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但回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计算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测试误差。如何保证检测精度,使其在检验结构工程和混凝土质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众多工程建设者所关注的话题。在操作回弹仪的全过程中,都应注意持握回弹仪姿势,一手握住回弹仪中间部位,起扶正的作用;另一手握压仪器的尾部,对仪器施加压力,同时也起辅助扶正作用。回弹仪的操作要领是:保证回弹仪轴线与混凝土测试面始终垂直,用力均匀缓慢,扶正对准测试面。慢推进,快读数。混凝土回弹仪式用一弹簧驱动弹击锤并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使弹击锤带动指针弹回并指示出弹回的距离。以回弹值(弹回的距离与冲击前弹击锤与弹击杆的距离之比,按白分比计算)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关的指标之一,来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通过这周的实****我深知桥梁检测的艰辛,有时候要爬到桥下还有需要下水,上船检测的情况。因此,更需要我加强安全意识,在工地上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5周2012年3月12日〜2012年3月19日
时间过得好快,最近天气也转好了,我们出去机会也多了,实验项目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几天把考证的事情给搞定了,。
算算时间也不多了,领导说趁刚大学出来的时候,对学****还有的劲,丁是就给我报命了三门试验员证。所以一有时间就会去翻翻试验室的规范三门的,毕竟在这里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什么不懂都有地方咨询。对丁有些试验没见过的,学校没学过的自己也可以动手试试增加一下记忆。记住这些试验步骤,注意事项,计算公式,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试验。我们试验室也有其他两个一起考试的,我们一起努力着。这周,从长安城北公路送来了沥宵,我们被安排下去做沥宵的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以及软化点)的试验,这也让我们这些实****生感受到了兴奋。
我们先做了针入度试验,由丁针入度使用以描述沥宵的温度敏感性的,宜在15C、25C、30C这3个温度条件下测定,所以我们把实验室里面的空调打开,调到了试验温度。然后首先我们开始准备以下材料:盛样血、包温水槽、平底玻璃血、温度计、秒表、盛样皿•盖、溶剂(三***乙烯)、以及电炉给埸等。完成材料的准备,我们开始了试验的准备工作:
1先将包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保持稳定。
2将试样注入盛样也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血,以防止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C~30C室温中冷却1h~(小盛样也)、~2h(大盛样也)或2h~(特殊盛样也)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小盛样也)、~2h(大盛样也)或2h~(特殊盛样也)。
3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完成试验准备工作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实验步骤:
1取出达到包温的盛样也,■底玻璃也中的三角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丁10mm。
2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也置丁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问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3开始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按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4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
5统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点之间及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丁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包温水槽,使平■底玻璃也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取下用蘸有三***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6测定针入度大丁200的沥宵试样时,至少用三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光是做一个针入度就是需要这么多的步骤,而且需要很仔细,因为一不小心可能针入度就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根据读数我们在套入公式中,进行数据计算。可能是由丁之前在学校做过类似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