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解读.docx

格式:docx   大小:31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解读.docx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7/5/12 文件大小:3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解读.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31长沙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系(部) 专业( 班级) 姓 名学 号指 导教师起 止日期 201 5. — 201 5. 2 /31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适应不同兴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提供四个任选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及能力选择教师指定的选题, 也可以自定其他的选题。 1、一元多项式计算问题 2、迷宫问题 3、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 4、交通咨询系统 5、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需求说明及要求题目三: 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问题描述: 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基本要求: (1) 生成一个顺序表 L; (2) 对所生成的顺序表 L 构造二叉排序树; (3) 利用栈结构实现中序遍历二叉排序树; (4) 中序遍历所构造的二叉排序树将记录由小到大输出。测试数据: 用伪随机数产生程序产生,表长不小于 20。选作内容: 用实现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各阶段具体要求: 1、需求分析阶段熟悉系统业务,从业务中抽取出系统的需求,形成完善的需求说明书。 2、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需求,进行程序设计,包括定义系统的界面、定义系统数据的存储方式等,形成完善 3 /31 的设计说明书。 3、编码实现阶段( 1)完成代码编写( 2)要求代码编写规范 4、系统测试阶段( 1)完成功能调试( 2)要求完成必要的测试工作 5、交付实施阶段( 1)提交可正常执行的系统( 2)提交系统需求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程序代码(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4)要求规范地书写文档设计工作量: (1)软件设计:完成问题陈述中所提到的所有需求功能。(2)论文:要求撰写不少于 3000 字的文档,详细说明各阶段具体要求。工作计划: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 2 周,其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序号设计内容天数 1 分析问题,给出数学模型,选择数据结构 1 2 设计算法,给出算法描述 2 3 给出源程序清单 1 4 编辑、编译、调试源程序 5 5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1 总计 10 注意事项?提交文档?长沙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每学生 1份)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每学生 1份)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每学生 1份)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 系主任签名: 日期: 4 /31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姓名学号专业班级设计题目利用二叉排序树对顺序表进行排序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意见: 评定等级: 教师签名: 日期: 答辩小组意见: 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长签名: 日期: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 系(部)意见: 系主任签名: 日期: 说明课程设计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类; 5 /31 摘要数据结构是研究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我们称这一关系为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数据结构。当数据的逻辑结构确定以后,数据在物理空间中的存储方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相同的逻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存储结构,因而有不同的算法。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链式顺序表建立二叉排序树。主要功能有建立、重建、插入、删除以及遍历。关键词: 二叉排序树、中序遍历、插入结点、删除结点目录第1章设计内容与要求..................................................................................................................... 7 6 /31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7 设计要求: .............................................................................................................................. 7 第2章需求分析................................................................................................................................. 8 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