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创业机会评价指标构建
郑炳章 朱燕空 蔡壮华 [摘要]创业是一个识别、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的过程,创业机会评价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创业机会评价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在了解国内外创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指标多而全,导致主次不够清晰,实践中在对创业机会进评价时,实际上难以做到能够对各个方面的指标进量化设置权重、最后实现综合评分的效果;另一方面各维度划分不尽合理,存在交叉重叠,这也在一定程上影响了机会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另外,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风险投资商的风险投资标准建立的,这与创业者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风险投资商的标准更具有主观性,而创业者的标准更具有客观性。
因此,尽管机会评价被认为是机会发现过程的一部分,但是对评价标准的关注并不多。目前关于创业机会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从创业机会本身进行评价,而缺乏从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及创业资源三者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2)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的机会评价指标体系简单的只有三两项指标,复杂的可达到数百项指标。但这些指标是否完全可以放到中国来使用,对中国的创业企业家而言,哪些评价指标是比较重要的,这些问题还是需要实证的检验。到目前为止只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姜彦福通过实证对属性库的关键性指标进行了排序,并对经济型指标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要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5]:创业机会指标体系的完善;指标体系中依据重要性对指标的分类;可量化属性值和阈值的实证分析;关键指标定性评价表的设计;关键和重要指标结合的定量评价表的设计等等。只有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和实践,才能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缺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创业机会的研究首先要从机会的识别开始,如果创业机会难以衡量和评价,那么创业机会研究始终停留在概念层面的探讨,无法真正深入研究机会与创业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创业机会的有效识别依赖于两个方面:客观上良好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以及主观上创业者能够正确获取信息感知机会的能力。现有研究中, 大部分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在这些研究中提到了一些创业者与机会识别相关的个人特性,包括: 警觉性(alertness)、风险感知(risk perception)、自信(self- efficacy)、已有的知识(prior know ledge)、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等。创业机会本身具有什么特征, 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维度,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之作出全面分析的还比较少。这也使得创业者在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评估创业机会时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缺乏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结合。
三、创业机会评价指标构建新标准探索――平衡记分卡在创业机会评价中的应用
[6]
平衡记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分卡不仅仅是一个强有力的战略绩效管理的工具,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平衡记分卡的平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长期与短期目标之间;
◆在外部计量(股东和客户)和关键内部计量(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之间;
◆在所求的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
◆在强调客观性测量和主观性测量之间。
(1)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融合[7]。环境变化要求两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当环境从确定到相对稳定,再发展为动荡和不确定时,企业需要做出更加及时和快速的反应。Richard A. Bettis和 MichaelA. Hitt认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企业为了重新建立竞争优势而放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寻找一种能在剧烈环境中生存的经营模式。需要响应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布朗和艾森哈特主张在结构和时间的边缘开展快速和密集的战略实施计划,从而使公司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单纯靠传统的一般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用创业管理改进传统管理势在必行。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专家艾尔?巴比认为“在社会科学中,范式更替的模式与库恩所说的自然科学并不相同”。在自然科学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念到正确观念的转变。而社会科学的理论范式“很少被完全抛弃”。因为“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