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
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
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送客闻琵琶
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
江心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
思考: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
江头送客闻琵琶(暗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明写详写)
重闻琵琶青衫湿(明写略写)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诗 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 (用感情铺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用环境铺垫)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棒。)
景中含情,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时出现美妙的音乐。
(暗写)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深沉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细腻柔美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第二次 : 江上聆听琵琶曲
比 喻
(明写详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叠 词
Jiān guān 叠韵
Yōu yè 双声
联绵词
更加形象
使音乐悦耳动听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听众感受和景物描写来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烘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情演曲
琵琶女
诗 人
以情绘声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春风得意少年时
命运抗争诉悲愤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弦一声如裂帛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音乐旋律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谁解青衫泪 ?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双绝 才高位显
昔
今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
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线 暗线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更坐弹一曲
月夜听琵琶
移船邀相见
翻作《琵琶行》
明线:歌女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双线的交汇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本诗的线索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音乐中渗透感情。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巧妙修辞:
王 小 玉 便启朱 唇 , 发 皓 齿 , 唱 了 几 句 书 儿 。 声 音 初 不 甚大 , 只 觉 入 耳 有 说 不 出 来 的 妙 境 : 五 脏 六 腑 里 , 象 熨 斗 熨 过 ,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