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武汉市轨道交通 27 号线一期矿山法施工部分 BT 项目第二标段 30 处项目部 MC 中煤三建(武汉)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15 年 12月 1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 RZK0+5 (隧道端头 ZK44+148 )~RZK1+300 为暗挖段, 长度 1295m ,拟采用矿山法施工,RZK1+300 ~RZK1+460 ,长160m ,拟采用明挖法施工。据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段详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RAK0+300 以后主要穿越青龙山区。 RAK0+50 ~RAK0+300 段地表建筑物,主要以 1~3 层低层、 4~7层多层建筑为主,基础类型主要为条形基础、人工挖孔桩;高层建筑主要为新开发的楼盘中建龙城 14层,以及江夏实验中学,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钻孔桩基础。 地形气象江夏区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北部为丘陵地形,呈东西向带状,横亘于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间, 东部和西部为滨湖滨江平原,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 150m 左右的冈丘。东、北、西南三面临湖。纸坊停车场出入场线中部为剥蚀丘陵(青龙山) ,北侧垄岗状平原,东侧为丘陵坳谷。 ~ 。隧道标高+15 ~+20m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最大年降雨量 mm,最大月降雨量 mm ( ),最大日降雨量 mm( ),最小年降雨量 mm,降雨一般集中在 6~8月。 1、地层及围岩类型暗埋段最大埋深约 76m ,最小埋深约 9m。隧道上覆盖层 ~50m ,以第四系人工填土及黏性土为主,局部夹角砾、碎石。基岩(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①素填土(1-1) :褐灰~黄褐色,潮湿~饱和,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夹少量碎石、植物根茎。主要呈硬塑状,层厚 ~ m。②杂填土(1-2) :褐黄、褐灰等杂色,潮湿~饱和,疏密不均, 由黏性土与砖块、块碎石、混凝土等建筑垃圾混合而成。层厚 ~ m,较连续分布在道路、居民点表部,堆积年限一般小于 20年。③种植土(1-4) :褐黄、褐红色,潮湿~饱和,主要由黏性土组成,上部含少量植物根系等。层厚 ~ m,较连续分布于青龙山林区、农田等处。(2)第四系中更新统地层①粉质黏土(10-1) :褐黄色, 灰褐色,硬塑, 压缩性中等偏低,含铁锰质结核及少量条带状高岭土,其厚度 ~ 。②粉质黏土夹碎石(10 -2) :灰色,灰褐色,硬塑;中偏低压缩性, 含铁锰质结核,质不均,砾石含量约 20~30% ,粒径 ~2cm 为主,个别可达 6cm 以上,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等,棱角状;厚度 ~ ,, 主要分布在覆盖层中下部,分布不连续。(3)第四系坡残积地层①红黏土( 13-2a ) :褐红~褐黄色,呈湿、硬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含砾石,含量一般小于 5%,砾石呈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 ~ m 间,广泛发育于场区石灰岩分布区表层, 层厚约为 ~ m, 层顶埋深 0~ m。②红黏土( 13-2b ): 褐红~褐黄色,湿、软~可塑状态,中偏高压缩性, 含铁锰质氧化物,含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少量为灰岩、粉砂质泥岩,呈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 ~ 间,含量一般小于 5%,该层不连续分布于 13-2a 层下部灰岩岩面附近, 层厚 ~ m。③红黏土夹碎石( 13-2c ) :褐红~褐黄色,主要呈硬塑状,局部可塑~软塑状,含铁锰质氧化物,碎石呈棱角~次棱角状,含量一般 20~30% ,在山前坳谷地带碎石相对富集,粒径一般在 2~5cm 间,个别可达 10cm 以上,野外露头局部夹漂石,最大可达 1m以上,碎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等,层厚 ~ m。④角砾(13-2e ):灰~灰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状;角砾含量约 60~70% , 粒径 2~40mm 为主,少量达 5cm 以上,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砂岩、灰岩,充填物为粗砂及黏性土。零星分布于覆盖层底部,层厚 ~ 。⑤碎石(13-2f ):灰色,饱和,中密;碎石含量约 60% ,粒径 2~4cm 为主, 个别大于 8cm ,碎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主要由粉质黏土充填。零星分布于覆盖层底部,层厚 ~ 。⑥角砾(煤)(13-3 ):灰黑色,饱和,密实;主要为坡积的炭质泥岩、泥灰岩质碎石角砾及泥状煤等,岩芯呈 1-5cm 角砾状。该层零星分布于覆盖层底部, 主要分布于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