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1/4
《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串讲堂《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1/4
《渔歌子》优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串讲堂,努力创造一个诗意的
讲堂。
2、经过品味词的语言,复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相联合,提高讲堂实效。如:经过对照诵读张松龄
的词,加深领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塞、笠”等字。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渔歌子》所表现的内容、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觉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
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经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觉词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心里世界。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相关词人的资料,复习相关词的知识。
2、积累相关描绘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忆江南》,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
3、介绍词的特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词,读出词的味道。
1、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出示课件)
联合图片理解“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等词语。(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写好“塞”和“笠”两个字。
2、读出诗词的节奏、押韵、平仄。(出示课件)
三、想象画面,品味词中画。
1、教师过渡:
张志和不单是著名的词人,也是出名的大画家,他经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课件出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好多的光景,好多的色彩。
2、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点品味这首词:
(1)墨线勾画,江南春光物众多。
(2)艳妆着色,江南春五彩斑斓。
(3)描述画面,江南春活力勃勃。
(4)吟唱诗词,江南春意境优美。
3、配乐吟诵。(出示课件)
(设计理念:词配上乐曲还能够歌唱呢,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吟唱,也达到了会背诵的目的。)
、小结。
同学们,置身于这么美的风景之中,你们想回去吗?我们都陶醉了,难怪
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学生齐读此句。诗人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出示课件)
四、品出“钓”中情,读懂词人“不须归”的心里。
、联系时代背景,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出示课件)
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很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