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doc

上传人:pppccc8 2022/6/17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作者:
刘大椿
作者简介:
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然观,拓展到包含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及科 技思想史,进而延伸到与实践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学、科技管理 等领域,并把科学学、潜科学、未来学、系统科学等各类新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研究 纳入麾下。
实际上,该时期兴起了对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的理论研究热潮,催生了一 大批新学科,取得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成果,因此被称为“理论拓展期“ o宽松的 "大口袋"发展原则,使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成为处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边 缘与交叉地带的百科全书式学派,汇聚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加大了学科的交 叉性。
大致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科学和教育是拨乱反正的前沿,有关科 学的哲学问题就特别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大道畅行。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科学的实证方法显著地 体现着实践标准的有效性、权威性;当时,凭借科学自身普遍性和超国界性等特 质,张扬科学理性在论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改革开放开启到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由于它的跨界性以及它与科技和哲 学两者的紧密关系,在中国成为思想解放的带头羊。在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的学
科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生机勃勃,取得许多拓荒性进展。
第二个十年。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终于在全国高等教育 领域实现建制化,成为哲学的二级学科。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互 动,促使学界就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历史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 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90年代,“科技一经济Tt会“关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人 转向STS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的简称)、发展战略研究和知识经济研究。更 加专门化与多元化的研究局面开始形成,论题日益丰富,论域逐步开阔。从这时 起,自然辩证法成为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课(公共课、必修课)。
第三个十年。21世纪开始的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直面科学发展问题、生 态文明问题、以人为本的问题,多元化的研究成为风气。
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社会与环境的冲突不断加剧,促进了对发展理 念的深度思考。自然与人、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中心论 题,科学技术哲学成为该时期社会发展思想的重要提供者和参与者,且学科发展逐 渐成熟、队伍有一定规模、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
第四个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工作者积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意识、生态意 识;探讨科技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深度透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他们积 极培育原始创新的理念和机制,致力于促进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主 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回应智能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时代本学 科建设和调整中的问题,努力进行新的开拓。
3规范与多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伴随的生态危机、气候变化等难题频 现,科技、社会与环境的冲突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