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2/6/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意;
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2、学生齐读,自由争论、沟通,教师引导;
五、教师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掩埋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到达了跨越国界、*情深的境地,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盼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妙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br/>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篇二】
教学目标: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斗所凝聚的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很多诗文以蜡烛为题。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有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予某种情感:喜庆,或是悲伤……今日我们要学****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妙的情感,纯净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br/>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2、词语积存


(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当地保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裂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特别疲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屹立:高高地直立。(12)严厉:温柔而不剧烈。(13)闪耀:(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尊敬庄重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摆(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厉宁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久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3、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头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始终从事战斗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展解放战斗的《战斗的中国》一书。
三、探究质疑
1、整体把握
--全文可分为三大局部。


第一局部(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位战士牺牲了。
其次局部(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
第三局部(14~31段):详写老妇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
第四局部(32~44段):写苏联红军查找战士尸体时,却发觉坟堆、老妇人和烛光。
2、本文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
--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予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意的象征。
3、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大事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
地点是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四周的一块方场。
起因是五个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
结果其中一个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红军战士牺牲在方场上了。连长预备其次天再去进攻时,再掩埋这位战士。
(一)分析第一局部:故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