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实验性恶心与呕吐.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性恶心与呕吐.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22/6/1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性恶心与呕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性恶心与呕吐
潘 芳 梁宝勇 摘要大脑皮层与内脏关系的脑机制是揭示心身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经典条件学****与期待性恶心与呕吐的关系以及实验性恶心与呕吐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实验性恶心与呕吐结合脑成像技术是研究大脑呈现的次数)及先前食用食物的种类和特点等有关,是癌症临床治疗中应关注的问题[12]。

2恶心与呕吐的实验研究

用实验法对恶心、呕吐进行研究是揭示其脑机制和影响因素的重要途径,但存在不少困难。如恶心、呕吐可发生在许多自然情境中,但实验状态下却无法方便地诱发恶心、呕吐。迄今为止,恶心、呕吐的实验研究可按研究对象分为二类,其一是针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其二是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采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程序,以动物为实验对象,使一种味道的食物和条件刺激配对同时呈现,可以形成动物的****得性味觉厌恶[13****得性味觉厌恶的表现形式是条件性拒绝反应,即给动物喂食苦味的东西(如奎宁)时,动物抓和碰其下巴,试图将不好的味道从嘴里弄出来的反应[14]。这种反应意味着某种食物(味觉)导致了躯体不适。
一种物质原本是中性的或动物喜欢的(如糖精),在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引发了躯体不适,这时,厌恶便建立起来。可从动物的行为观察到味觉和不适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即如果糖精变得不受欢迎,动物会抓其下巴显示胃肠道不适,若将糖精混在食物里喂食老鼠,老鼠会将食物打翻。这种行为和****得性味觉厌恶形成时相同[15,16]。
通常使用的能引起动物呕吐的物质(非条件刺激)是尼古丁、吗啡、锂盐和用于癌症化疗的药物[17,18]。


实验性晕动可诱发恶心与呕吐。以实验性晕动刺激作为非条件刺激可以建立****得性味觉厌恶,采用晕动装置和条件反射程序可对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晕动实验的常用装置如下:

使用转动视觉激活鼓,简称转鼓(rotation drum),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诱发恶心和呕吐(实验性晕动)。转鼓是一个直径为76cm,,内部是黑白相间的竖条,(), ()。被试坐在鼓里面,将头对准鼓的轴心,调整至垂直轴(有一个小型监视器放置在座椅下面监视被试的眼睛)。
转鼓以每分钟10转的速度垂直顺时针旋转,产生自我运动错觉。这种情形类似于被试坐在一辆停止的汽车里,一辆靠近的汽车向前开,而被试的感觉是向后退(线形矢量运动)。在转动的鼓里几秒钟后,被试者能体验到这种线形矢量运动,但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反馈给被试的信息是仍然坐着,这种情境即可诱发晕动。50%的健康被试者会因这种感觉冲突诱发晕动,出现恶心和呕吐。
转椅(rotation chair)可以使被试在水平轴(仰卧位)和垂直轴(坐位)旋转以诱发恶心与呕吐。
常用的用于评定恶心与呕吐的指标为恶心评定量表、恶心问卷;胃排空速度、胃异常肌电活动;激素和免疫因子水平等。

3实验性恶心与呕吐为大脑皮层―内脏相互联系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可深入研究条件性恶心与呕吐的脑机制
采用经典条件反射程序,在人和动物身上可建立味觉厌恶,即味觉―恶心联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这一过程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的变化和基因表达等进行检测。
动物实验的优势在于可方便地使用经典条件反射程序(强化、惩罚****惯化)建立实验模型,不必太多地考虑伦理学因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技术,可对联想学****厌恶、保护等过程的脑机制进行研究。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面,使用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如猴、老鼠和兔子,可建立条件性味觉厌恶。已经建立的联系,如果不给予强化,数小时后会逐渐减弱或消失。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保护、延迟抑制等概念均可在动物实验中加以验证。如研究证实,味觉厌恶学****的消退过程有保护效应,高浓度味觉形成的厌恶更难消退;在味觉测试地点加入气味刺激(杏仁味)时,没有出现保护作用。家兔对***化锂建立的味觉厌恶,厌恶程度的大小可被延迟抑制(latent inhibition)的程度(先前重复暴露于厌恶刺激的次数)减弱,在条件刺激程序开始前给予蔗糖―食盐复合刺激可观察到对蔗糖产生厌恶反应的前条件性作用(preconditioning effect)[19,20]。
动物实验的实验周期相对较短,标本采集方便,能方便地操纵因变量和控制其它因素。因此,以超微结构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检测指标,用动物模型揭示条件学****的脑机制是这一领域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