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据库系统概论——
基
础
库
数
据
计算机与数学教研室:鲁世清
电话:**********
邮箱:******@
数据
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库应用领域无所不在,需要存储数据就需要数据库。
2
个阶段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3个阶段(考点)
2)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数据实现
共享
数据仍存在
相当程度的
冗余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12
(一)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3个阶段(考点)
3)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
数据共享度高、冗余度小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13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60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
经历了三代演变
层次/网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新一代数据库。
造就了三位图灵奖得主
James Gray
查理士·巴赫曼 埃德加·科德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发展了一门计算机基础学科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软件产业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二) 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
14
数据的集成性使数据可为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共享又极大地减少数据冗余( 数据冗余度小是指重复的数据少),减少不必要的存储空间,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特点
15
:
指程序与数据互不依赖。
与程序相互独立, 其结构改变时不需修改应用程序。
(二)数据库系统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16
:
(二)数据库系统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数据完整性检查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并发控制
数据恢复
17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
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内模式
外模式
三级
模式
三级模式划分意义: 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
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
逻辑
模式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
18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三级模式结构
。
外模式
用户局部逻辑结构
逻辑模式
内模式
(单个用户视图)
(全局视图)
(存储视图)
数据库的整体数据结构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外模式最接近用户,是单个
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
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
称为外模式,也称子模式
或用户模式。
逻辑模式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
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
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逻辑模式,
简称模式。
内模式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
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
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19
(二)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
定义了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间
的对应关系。
:
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的对应关系。每个外模式是
概念模式的一个基本视图。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图
20
三级模式、两级映射关系图
内模式
(物理数据库)
数据库
逻辑模式
(逻辑数据库)
应用
应用
应用
外模式
(用户数据库)
外模式
(用户数据库)
外模式
(用户数据库)
逻辑模式
↓映射
内模式
外模式
↓映射
逻辑模式
定义了外模式与逻辑模式的对应关系。每个外模式是概念模式的一个基本视图。
定义了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与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间的对应关系。
21
(三)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的重要性
两级映射一般由DBMS实现,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使用户能以逻辑方式方便地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
三、数据库系统结构图
22
四、数据模型
(一)数据模型
模型: 是对客观世界中复杂对象的描述。
例如,在军事上使用沙盘描述战场实况;在建筑上用外貌图、平面图和侧面图描述一个建筑物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