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
一、 概述
埃米尔·迪尔凯姆( Deile Durkheim 1858-1917 )是法国早期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者之一。
。 是社会唯 者的基本主 ,迪 姆 明确表示,社会学的研究 象是社会 象, 接着便是 社会 象的具体界定。社会 象是社会 次的、独立的、客 的事物,不等同于个人 象的 相加。迪 姆冠之以“社会的”一 来表明其性 和含 , 社会 象是“存在于人 身体以外的行 方式、思 方式和感 方式⋯⋯不同于有机体的 象,后者是通 某些形 和 作表 而存在⋯⋯也不同于心理的 象,心理 象只存在于个人意 之中和通 个人意 表 出来”。因而,社会 象是独立于个人的特殊 象,是客 存在
3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
的,而且,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可能是不明显的,但是若个人违反时,就很快显现出来,在集体行为中,个人往往会表现出与平时极不一致的甚至相反的行为,就是因为,存在一种社会现象——集体意识,它一方面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去表现出与独处时不一致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对于违反者给以一定的“惩罚”,如予以排斥和嘲笑等。社会现象的强制性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其客观性。
以此为基础,迪尔凯姆给出了社会现象的定义:“所有’活动状态’,无论固定与否,只要是由外界的强制力作用于个人而得个人感受的;或者说,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个人感受的现象,叫做社会现象。”
(二) 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原则
迪尔凯姆认为, 任何科学都要经历从主观意识阶段到客观实际阶段的发展过程,
在主观意识阶段,人们往往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某个学科的一些观念,即是首先有了一些思考,思考总是先于科学而存在。人们对周围事务的思考形成了一些观念,然而再用观念来代替实际事物,有时甚至把自己的想象当作事物的实质。
按科学的分析方法,人们应当先去观察事物,然后得出结论,可人们往往先有思想,而事实在后,引证事实只不过是为了验证人们事先得出的观念或结论,并非将事实放在首位来研究。在这种方法中一事实仅仅是作为思想验证的东西,而不是科学的对象,人们用观念估量事物,而不是从事实归结观念,这明显带有主观唯心论,因而,迪尔凯姆强调,要客观的观察事物,坚决反对先入为主,用事物套理论。
在强调将社会现象看作客观事物时,他提出了以下基本规则: 1)在科学研究中
排除所有成见,这些所谓的成见即人们以往形成的有关事物、现象的观念,它们往往是先入为主的,如果事物符合人们的看法,则是好的,不符合则是坏的,是不正
4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
常的或病态的,这完全是从主观臆断出发的; 2)根据社会现象的外部共同特征进行定义,社会学者的第一步是将所研究的事物加以明确的定义,以便确定自己所研究
的到底是什么事物,同时也让别人能够明白。迪尔凯姆关于概念定义的说法很是独特,通常说某一概念是关于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但是迪尔凯姆认为,在开始研究时,应该在事物的外形里找出它的基本定义来。他提出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只取这样一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外形已经明确,并且能够将一切相同现象的性质都包括在它的定义里。”他认为,事物的内涵是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在研究之初,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从外部特征来着手,否则,易犯先入为主的错误,得出的定义易是主观意念,从而阻碍客观观察社会现象的进程。当然,迪尔凯姆也没有就停留在这一阶段,相反,他认为“在开始研究事物时,要从事物的外形去观察事物,而不是说在研究中或者研究结束后,可以用外形观察的结果来解释事物的实质,用事物外形去下定义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事物的实质,而是为了使我们能够与该事物相接触。”进一步说,“科学要成为客观的研究,必须从感觉出发,
而不是从那些非科学方法形成的概念出发” 这与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定义完全不同 ;3) 客观的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社会现象如果能排除个人主观的感受,就能客观的反
映出来;排除越彻底,反映也越客观。此外,迪尔凯姆还指出,在观察社会现象时首先应考察一些固定不变的现象,对于那些未与个人特殊现象分离的、变化无常的集体生活的具体形式,暂时不作研究。从而,引入另一规则“社会学者研究社会现象,必须想办法从那些排除了个人特殊现象和已经确定的事物入手”。
(三) 社会现象的解释原则
在阐明其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规则前,迪尔凯姆首先批驳了目的论者的观点,认为他们混淆了事物的存在与事物的效用,证明一事物为什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