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疫病应急预案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对疫病事件的应对和处置。
本预案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相互补充。本预案归 口管理部门为综合部。
2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风险分析
本预案所称疫病是指: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急物资和抢险救援队伍等, 并对施工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管理;
现场应急救援队伍
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是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应急救援工作 组,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 增减调整,主要包括现场抢险组(救援、疏散、警戒等)、后勤保障 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现场抢险组
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实施现场救援方案确定的各项救援措施以控制事态发 展,减少事故损失;负责现场感染人群的救护,设置隔离区域;负责 协助外部救援和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善后处理组
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患者的后续医疗救治;负责核实患病人员情况及 其亲属的接待、安抚、住宿及日常生活工作;负责赔偿的洽谈以及死 亡人员的善后工作;负责保险索赔事宜;负责恢复现场办公、生活等 基本功能。
(3)事故调查组
组长: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保护事故现场,搜集事故资料;负责事故调查, 确定事故损失、性质、原因、主要责任人,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 意见等。
4监测与预警
风险监测
工作职责
应急办公室负责本单位疫病风险监测工作。负责与当地政府、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获取疫病疫情信息,当收 到疫病预警信息时应及时向上一级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特殊情况可 越级上报。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疑似病例所在部门立即向应急救援日 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汇报,应急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 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发布预警通报, 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本部门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 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应急办公室联系医院进行 甄别和处置。
监测方法
判定疑似病人主要通过询问其是否有以下几项接触史。
1)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 物品和环境,而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口罩)。
2)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 形之一:
3)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4)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 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6)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7)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8)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 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注意通过以下几项区分疫病和普通疾病:
1)疫病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 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
有肺炎现象。
2)流感以高热、咳嗽、咽痛及肌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也 可引起肺炎,但不常见。
3)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 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两次测量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 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
5)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及时向部门、单位负责人报 告,负责人报告应急办公室后,统一联系医生,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 排查、诊治。
C,同时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1)伴有呼 吸困难、明显白^胸闷气喘;2)接触过新型肺炎或可疑新型肺炎的病 人;3)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肝肺肾等基础疾病的病人。 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在医院隔离处理。
预警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接到疑似病人的预警信息后,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应 急领导小组结合医院诊断结果,研判可能造成的后果,综合判断情况 的紧急程度,确定预警级别。由应急办公室采用电话、 QQ平台、微 信平台、whatAPP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可 能发生事件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预警行动
各应急救援工作组接到预警信息后进入待命状态, 做好应急响应 准备。
预警调整和结束
应急办公室根据急性传染病事件的变化情况,报请应急领导小组 批准后,发布调整或解除预警信息通知。
5应急响应
信息报告
发生疫病事件后,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印尼代表处应 急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