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第17课《白杨礼赞》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7课《白杨礼赞》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2/6/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7课《白杨礼赞》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7 课《白杨礼赞》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 doc 初中语文
[ 教学目的 ]
1、明白得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纯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把握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动身,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
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动身,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
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动身,把它象征为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 看来, 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颂扬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颂扬,
那他什么缘故不直截了当颂扬北方农民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此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
4、补充课文的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 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时期。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
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 积极***的种种事实, 也欣喜地看到了宽敞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
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困难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进展了敌后的抗日依照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期望, 精神振
奋, 满怀***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 没有言论自
由,不能直抒胸臆, 因此采纳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
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 、学****象征手法。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能够借助读者的想象和
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不人的具体形象,能够使我们
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一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能够使文章更
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 寄予深远之意。 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颂扬之情寄予在对白
杨的具体描画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 因此, 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
法。
四.总结
作者到底是如何样对白杨进行具体描画与精辟议论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深入地研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br/>.听写生字。
.复****象征手法。
二.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明白了本文是借颂扬白杨树来颂扬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如何样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表面上是写树,事实上处处在写人。
.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 5 - 8 段〕讲讲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 5- 6 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 7 - 8 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画白杨树外部形状和内在气质的重
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状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纯朴〕
参天高耸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