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互联网让农业更加有利可图.doc

格式:doc   大小:96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联网让农业更加有利可图.doc

上传人:duzw466 2017/5/14 文件大小:9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联网让农业更加有利可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让农业更加有利可图本文来源: CCTV2 《央视财经评论》。东北的大米和杂粮、新疆的大枣、甘肃的苹果……这些在超市可能买不到的土特产,现在网上都能买到,既便宜又能送货上门。对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有了电子商务,农产品可以走出深巷子,能带来更大的市场。那么,农产品网上行,能不能行得通?未来可以走多远?难题会出现在哪儿?《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陈伟鸿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从田间到指间,吉林通榆杂粮网上行。电子商务让农产品走出深巷子。农产品网上行,未来能行多远?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通榆,有超过 500 万亩的土地,生产的粮食也大多呈天然弱碱性,品质很好。尽管杂粮基本不愁销路,但价格却上不去。去年通榆县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中心, 尝试将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今年老邢和合作社的社员种植葵花的面积,比去年大幅增加。邢波( 东木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去年在网上卖,比平时常规卖,多卖好几倍。估摸着就我们这合作社好像得一大部分,得有个六、七十户。有了电子商务,农产品走出了深巷子,不止是葵花种植户,如今在通榆,小米等杂粮的身价也在看涨。姜振红(村民):原来是一块四五,去年长到两块八到三块。通榆农产品触网的链条,按品质和要求,提供部分所种植的杂粮。还有一部分杂粮,收购后,由当地的深加工企业对杂粮做精选,然后将精选的杂粮,运给通榆县电子商务中心, 授权的一家销售特色农产品的网店公司做分包装。网络消费者轻点鼠标,就能够选购到通榆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县的杂粮。到今年的 4月,通榆县的网上农产品销售近 40万斤,销售额超过 370 万元。黄秀芬( 吉林省通榆县副县长):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让更多的农民增收、增效,树立了品牌的意识,今后我们让更多的农民触网,形成通榆的电商集群,实现农业收益的最大化。对很多农民来说,过去是提篮沿街叫卖,或者在田间地头,等着中间商上门收购。如今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让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E 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方式。在甘肃陇南徽县,当地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民朋友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目前,徽县已有 59 家企业和各地商户,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注册了网店,并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增加了劳务收入。去年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 800 万元。刘亚飞( 徽县伏家镇中坝村村民): 今年业绩能达到 420 多万,销售和全国市场的摸索、考察,作为下一步计划投资场子,深加工土特产,加工销售***服务概念。在浙江奉化,一些合作社也在通过网络销售,推销农产品,奉化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专门配备了两名大学生,利用农民信箱和各种网站,把雷笋和毛笋运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还组织 12 户竹笋购销大户,通过农民信箱和网站,推销雷笋和毛笋,今年以来已经推销竹笋 700 多万元。在海南的屯昌县依托海南惠农网,当地投资 3,000 万元,创建了网上菜篮子便民服务平台, 为屯昌绿色农产品与消费客户,搭起一座金桥梁,网上淘菜送货到家。农民触网正在融入生活,截止去年底,淘宝网[微博]注册地在村镇里的店铺有 105 万家。比2012 年年底,增长了 % ,净增 46万家。张鸿:电商能让农产品既卖出去又能卖出好的价格来(著名财经评论员)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