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关于科技兴农的社会调查.docx

格式:docx   大小:54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科技兴农的社会调查.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2 2022/6/18 文件大小:5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科技兴农的社会调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科技兴农的社会调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科技兴农”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储备和应用转化三项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市的科技兴农工作也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是农作物种子及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
体系不健全。我市农业科研院所的育种力量很强、科技成果较多,但其大多数都
是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不健全。我市大部分县市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还
相互割裂,农产品加工、销售中建立的国内产销相衔接、国外促销相呼应的体系
全管理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难以提高,农药、兽药等违禁药物禁而不止,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通过认证、有质量保证和品牌形象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数量少、比重小,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不足。六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到县、乡后,如何进村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户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一般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虽然自我市启动农业信息化工程以来,各地农业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比较理想,但是政府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促进信息利用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
5、农业技术到户率不高。一是农民自身对新的农业技术的拒绝。我市各地农民文化水平还普遍相对较低,传统、保守思想严重,对新的农业技术不肯接受或不敢接受。一些有效的农业技术,在其它地方已成为成熟经验,而被政府部门引进推广后,因农民本身文化水平的低下或抵触情绪,无法或不能被农民采用,而导致失败。绝大多数农民小生产者经营思想严重,经济实力不足,如无十分把握,不舍得搞较大投入。二是农技推广部门对新的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的农技推广部门实际变成了兜售种子、农药等农资的公司,他们以推销商品为目的进行违心的“农技指导”农民接受“指导”,买了假药、假种子后吃亏上当,对“新的农业技术”产生了恐惧心理。三是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投入我市广大农村应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但其技术到户率不高,许多农业技术的推广在进村入户的最后一步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现有科技成果的潜力发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推广手段单一等问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需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我市进一步做好科技兴农工作的对策思考
1、广开投资渠道,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第一,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首要的是加强科技创新基金投入。要健全政府、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广开投资渠道,调整投资结构。要重新确定政府投资在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中的地位,发挥政府投资的集中性、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性作用,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第二,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提高科技服务工作的能力。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要整合扬州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各方面科研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研协作,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调整农业科技发展目标,由注重增加产量向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研究向研究、应用、推广和普及并重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常规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并重转变。要围绕农民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转化能力,使科技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稳妥地建立农业科研活动的市场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比重,对现有的农业科研成果储量、质量进行摸底,清理和排队,因地制宜,筛选出一批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节本高效生态安全新技术,并适时发布良种和实用技术信息,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发推广。
第三,要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市、县、乡各级都要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要积极探索新型农科教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要以政府项目为主导,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为依托,按照技术研发、推广、培训和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网络,探索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和农户之间有效连接的机制。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形成技术专家网络,探索农业科研立项来自生产第一线、农业科技成果直接作用于生产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