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书愤》.ppt

格式:ppt   大小:3,96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愤》.ppt

上传人:wc69885 2022/6/18 文件大小:3.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愤》.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书 愤
——陆游
解 题
书:
愤:
书写
愤懑,悲愤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他相比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年华空老
无人领军
愤!
报国欲死无战场
书生无地效孤忠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表现手法?
B、对比手法: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A、借古讽今(用典) :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拓展思考:请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
:《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和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及自己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的《书愤》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 ”;
《书愤》以典明志、借古讽今+ 对比手法(两个对比)

杜甫 沉郁顿挫(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沉郁豪雄(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感情沉郁,但二三四句大气磅礴,笔力雄浑。)
【延伸拓展】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诗人以轻松的形式写自己百无聊赖 的生活,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对***生活的冷淡心情 。
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中间两联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